【連山易 歸藏易】「連山易」─ 喚醒你內在的「歸藏」力量,開啟中天歸藏易之門

【連山易 歸藏易】「連山易」─ 喚醒你內在的「歸藏」力量,開啟中天歸藏易之門

歸藏易,是太卜所掌的三種筮法之一,傳自《周易》。《歸藏》十三卷的版本散佚,僅存〈初經〉、〈齊母經〉、〈本蓍〉三篇,後來更亦消失不見。然而,清人馬國翰從古籍中收集佚文,編纂出了《歸藏》一卷。這部書曾被認為是三易其中之一,但確實性尚未被證實。 1993年,湖北省江陵市荊州鎮(現荊州市郢城鎮)的王家台15號秦墓出土了800多枚易類秦簡,其內容與馬國翰所輯的《歸藏》相關。

連山易 歸藏易 Play

〈歸藏〉簡介

《歸藏》是《周官》記載太卜所掌的三種筮法(三易)之一,但唯《周易》傳行於世。隋朝《經籍志》曾記載《歸藏》十三卷,晉太尉參軍薛貞注,該書至南宋散佚,僅存三篇,後亦亡佚。馬國翰輯出《歸藏》一卷,見於清人蒐羅佚文。1993年於湖北江陵市荊州鎮秦墓出土的800餘枚易類秦簡,與馬國翰輯本內容相符,整理者名為《歸藏》。

夏商周三易概述

《周官》載太卜掌三易,包括《連山》、《歸藏》和《周易》,皆由八經卦兩兩重疊成六十四別卦。《連山》、《歸藏》以不變為佔,《周易》則以變者為佔。鄭玄解釋《歸藏》為“萬物莫不歸而藏於中”,認為其為殷之《易》。《新論》載《連山》有八萬言,《歸藏》四千三百言。《禮記·禮運》記載孔子觀殷道,得坤乾之易。

連山易 歸藏易

歸藏的內容與傳承

關於《歸藏》的內容和傳承,有兩種不同看法:一是在漢代可能已部分遺失,二是在魏晉時期,《晉中經簿》有所記載。唐魏徵等編《隋書·經籍志》收錄了晉太尉參軍薛貞注的《歸藏》十三卷,後河內女子發現了缺失的內容。孔穎達《左傳襄公九年正義》則稱現存《歸藏》並非殷人易法,而是偽書。

易經

夏:連山;殷:歸藏;周:周易

特點

連山、歸藏:不變為佔;周易:變者為佔

傳承

《連山》、《歸藏》亡佚;《周易》獨存

內容補充

秦墓出土的《歸藏》簡與馬國翰輯本相符

《漢書·藝文志》

未記載《歸藏》,推測可能已遺失

《晉中經簿》

有記載《歸藏》,主要記載卜筮相關文辭

孔穎達認為現存《歸藏》是偽書,非殷易。

連山易,又稱山風易,是易經八卦之一。它代表著陰柔的力量,象徵著山的形象以及它所代表的意義延伸。

歸藏易,又稱歸中八卦,是易經八卦的另一個卦象。它象徵著陽剛的力量,且與大地、歸家等意義相關聯。

當我們談到連山易和歸藏易時,我們可以看到它們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連山之力代表了柔順、收斂和持久,而歸藏之勢則表達了剛烈、開放和積極的力量。

這兩者相互輝映,使得它們成為了易經中的兩個重要元素。這兩個卦象的交替變化,表現了宇宙萬物的運轉規律,帶給人們深遠的啟迪。

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從連山易和歸藏易中獲得一些啟示。當我們面臨困難和挑戰時,我們可以借鑒連山易的柔和特點,以柔克剛,保持耐心和堅持,迎接困境,最終取得勝利。

而在達到目標之後,我們又能夠運用歸藏易的力量,保持積極的態度,開放心胸,繼續不斷地追求更高的成就。這種協調和平衡的力量,使得個體和社會都能夠不斷進步。

當然,連山易和歸藏易只是易經學説中的一小部分,它們代表了其中的某些理念和觀念。易經更是一部深奧的哲學典籍,通過對八卦的探討,引導人們思考人生、生命的意義以及宇宙的運行規則。

如此迷人的哲學思想,不僅僅只是為了瞭解卦象背後的含義,更是為了引導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做出明智的選擇,步步為營地邁向成功。

連山易和歸藏易,是易經中的兩個重要元素,它們的理念和觀念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希望這篇文章能為您提供一些關於連山易和歸藏易的初步瞭解,並啟發出更多有關易經的思考。

延伸閲讀…

中天歸藏易–歸藏述意

連山易-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