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宗祠】探索劉氏宗祠:總祠與五溝水聚落的神秘之旅

【劉氏宗祠】探索劉氏宗祠:總祠與五溝水聚落的神秘之旅

劉氏宗祠,位於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村的入口處,是由劉氏愛塘派的劉應爵、劉廣玉、劉應瑞,結合北塘派的劉振亨等於1864年(同治三年)所創建。宗祠初期棟宇已完備,然而吳姓土地和高橋橫亙的道路一度阻礙了發展,造成了一些損壞。

但在劉成台於1900年(明治三十三年)的參事職任期間,劉成台統率莊人移橋砌岸、修補龍脈,使得宗祠的視野空間開闊。不幸的是,宗祠在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倒塌,但劉冠光的倡議下,劉家族成員在1908年(明治四十一年)重新修建宗祠。

劉氏宗祠 Play


到了1921年(大正十年),宗祠進行了擴建,增加了堂前花園和涼亭,呈現出今日的面貌。劉氏宗祠不僅是一個宗教聖地,更是劉家族成員聚集的場所,見證著家族的傳承與團結。

劉氏宗祠

劉氏宗祠的歷史沿革

劉氏宗祠坐落於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村的入口處,最初由劉氏愛塘派的劉應爵、劉廣玉、劉應瑞,以及北塘派的劉振亨在1864年(同治三年)共同創建。雖然初建時建築已具規模,但由於門外土地多為吳姓所有,以及對面的高橋構成了障礙,導致宗祠的建設被推遲,且部分建築遭到損壞。1887年(光緒十三年),劉氏宗祠終於完成了對吳姓土地的收購,為日後的擴建奠定了基礎。

時間 事件
1894年(光緒二十年) 宗祠進行重修,但由於日本接管台灣、地方局勢動盪,修繕工作被迫中斷。
1900年(明治三十三年) 劉成台先生擔任參事一職,他領導莊內的居民移除了高橋,並修補了宗祠前的龍脈,使得宗祠的空間視野得以完成。
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2月20日 宗祠遭受了嚴重的損壞,屋頂和椽柱均被震壞。
1908年(明治四十一年)9月 在劉冠光的倡議下,宗祠得以按照原貌進行修繕。
1921年(大正十年) 宗祠前花園涼亭建成,形成了宗祠今日的全貌。

劉氏宗祠的建築風格體現了中國傳統祠堂的特色,其多次的重修和擴建,不僅反映了劉氏家族對宗祠的重視,也見證了台灣社會歷史的變遷。至今,劉氏宗祠依然是劉氏家族傳承文化和祭祖的重要場所。

劉氏宗祠

劉氏宗祠是一座位於中國的古老宗祠,擁有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它位於一個美麗的山區,被綠樹環繞著,是一個非常值得參觀的旅遊景點。

這座宗祠的建築非常壯觀,展現了中國古代建築的獨特魅力。它由紅磚和木材建成,屋頂上有華麗的彩繪和雕刻,展示了傳統的中國藝術風格。

劉氏宗祠作為一個宗族的聚集地,承載著當地劉氏家族的重要歷史事件和傳承的價值觀。在這裡,家族成員可以舉行婚禮、祭祀祖先,並與親人和朋友團聚。

劉氏宗祠的開放時間非常長,每天都會迎接大量的參觀者。遊客可以在這裡近距離觀賞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並瞭解到劉氏家族的歷史和傳統。

這裡的環境非常寧靜和舒適,遊客可以在這裡放鬆身心,遠離城市的喧囂。同時,你也可以在這裡與當地的居民互動,體驗他們的熱情和友好。

劉氏宗祠所在的山區還擁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美麗的風景,你可以在這裡欣賞到壯麗的山川景色和清新的空氣。

不論你是對歷史感興趣,還是想要體驗中國傳統文化,劉氏宗祠都是一個非常值得前往的地方。不要錯過這個機會,親自來到這個美麗的地方,感受其中的魅力和獨特。

延伸閲讀…

劉氏宗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五溝水劉氏宗祠 – 國家文化資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