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認知」在幼兒教育中至關重要。這是家長或許需要回家加強的一個概念,特別是在數學上。孩子要能明白自己與同學之間差了幾塊積木,這就是「差多少」的數感概念。雖然幼兒園可能沒有教這些,但這樣的基本認知是孩子在成長中必備的技能。除此之外,幼兒還需要發展其他認知能力,如配對形狀、理解簡單指令等。讓我們一起來看看1至6歲幼兒的認知能力發展吧!


昨天請一位大班的家長,回去加強孩子「差多少」的概念,例如同學拿到7塊積木,孩子拿到5塊積木,孩子要能知道自己跟同學差了幾塊積木。媽媽很驚訝,覺得自己花了那麼多錢送名校幼兒園,怎麼學校都沒教嗎?而爸爸則是認為,這種數學問題,不是以後給小學老師教就好了嗎?是的,幼兒園可能沒有教,因為幼兒教育有太多東西要教,很多時候生活經驗的累積,還是得靠爸媽,而不是老師。例如「差多少」的概念,算是一種數感吧!它存在於生活中,孩子間常計較誰多吃幾塊餅乾,不正是相差多少的概念嗎?大班的孩子就該有這樣的數感能力。究竟1~6歲各年齡幼兒,該具有那些認知能力發展呢?我們一起來看看。2. 配對圓形、方形 3. 理解簡單指令,如坐下 4. 會用搖晃、敲擊等方式探索事物 5. 會模仿動作及聲音,如喵 6. 有簡單因果關係概念,如聽到門鈴知道有人來 7. 會尋找藏在盒中的物品 8. 能知道家庭成員和常用物品 9. 能知道幾個身體部位,如鼻子、耳朵上幼兒園前須具備的四種基本能力,包含1.溝通表達需求、2.基本生活自理能力、3.正常作息與足夠體力、4.基本認知能力。整體發展
孩子3歲後平衡感會越來越好,爸爸媽媽會發現,孩子已經可以在不扶東西的狀態下用單腳跳一下,不扶東西的時候,甚至可以單腳平穩站立超過10秒,若孩子的平衡感不好,有什麼引導方法?
大人可以用遊戲的方式鼓勵孩子平衡感的練習,例如行走平衡木、走地上的線、跨越障礙物、跳過固定高度的繩索或是輪胎,或者在公園的時候,也可以讓孩子學習小馬跑跳的姿勢,讓孩子一邊走、一邊跳也能學習如何平衡身體,當平衡感變得更好,就可以嘗試騎三輪車、滑板車,這時要記得讓孩子戴上安全帽喔!
爸爸、媽媽要知道,小孩到了三歲多,能不能騎三輪車前進,是一項很重要的發展警訊指標,若發現小孩經過引導、鼓勵與練習後,平衡感還是一直很差,一直學不會踩三輪車或踩有輔助輪的腳踏車前進,那可能是就發展警訊,建議帶孩子接受醫師專業評估。2. 與其他人溝通、表達需求的能力:如果孩子可以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像「我要尿尿!」、「我想媽媽!」等,幼兒園老師就能瞭解孩子的想法,協助幫忙解決問題,孩子適應幼兒園的時間也會比較短。
基本認知
基本認知是指一個人對自己,別人,和周圍世界的基本理解和認知。它牽涉到注意力,學習,記憶,邏輯思考和問題解決等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基本認知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幫助我們理解和記憶事物,解決問題,做出自主決策以及與他人進行溝通。因此,發展和提升基本認知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基本認知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得到提升。其中一個是通過保持活躍的思維和學習新知識。當我們不斷地學習和思考新的事物時,我們的大腦將繼續發展並增強我們的基本認知能力。
另一個提升基本認知的方法是通過培養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當我們保持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不斷地主動尋求新的體驗和知識,我們的基本認知能力將不斷增長。
此外,保持身心健康也對基本認知很重要。適量的運動,良好的飲食和充足的休息有助於增強我們大腦的功能,從而提升我們的基本認知能力。因此,我們應該確保我們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以支持我們的大腦和基本認知的發展。
總的來説,基本認知是我們對自己和世界的基本認識和理解。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應該努力提升和發展我們的基本認知能力。
延伸閲讀…
職能基本認知與概念
專家整理!1~6歲兒童該具備的認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