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葬程序是一種古老的葬禮方式,廣泛流行於世界各地。申請墳場墓地時,必須遵守一系列的規定和程序。持牌殮葬商是代表申請者前往墳場辦事處辦理手續的重要角色。
在申請時,需要填寫申請表格並繳交相應的費用。此外,申請人還需要提交死亡登記證明書或土葬令作為證明文件。然而,申請長洲、大澳或梅窩禮智園公眾墳場土葬時則需要額外的步驟,必須取得鄉事委員會的證明信及法定代理人或最近親的聲明文件。


完成墓地申請後,市民可以自行聘請石匠在墓地上安設墓碑,以進一步紀念逝去的親人。
土葬是一種古老而普遍的葬禮方式,起源於世界各地。從舊石器時代的莫斯特期墓葬開始,人類就開始使用土葬來進行下葬儀式。在原始公社時期,各氏族都有自己的固定墓地。擁有土葬程序的傳統,值得我們珍視和尊重。
申請墳場墓地
申請墳場墓地時,可選擇由持牌殮葬商代辦手續。殮葬商代表應前往相關墳場辦事處,提交訂明費用及死亡登記證明書或土葬令。此外,若申請長洲、大澳或梅窩禮智園的公眾墳場土葬,則需要先獲得當地鄉事委員會的證明信,以及死者為離島區原居民或在離島區「連續居住當地」不少於十年的真正居民的法定代理人或最近親的法定聲明文件。安葬棺木後,家屬可自聘石匠在墓地上安設墓碑。
在香港申請墳場墓地的流程
1. 土葬
土葬是流行於世界各地的葬式之一,起源於舊石器時代中期。在處理身後事時,申請土葬需經持牌殮葬商代辦,手續包括繳付相關費用並提交死亡登記證明書或土葬令。此外,若申請在長洲、大澳或梅窩禮智園的公眾墳場進行土葬,則需先獲得當地區鄉事委員會發出的證明信,以及先人的法定代理人或最近親的法定聲明文件,以確認死者為離島區原居民或在上述地區連續居住十年以上的真正居民。下葬後,家屬可請石匠在墓地上安設墓碑。
2. 火葬
火葬是一種傳統的葬式,將遺體火化後將骨灰存放於骨灰盒內。這種葬式源於歐洲新石器時代,中國春秋戰國時的氐羌人以及藏、彝、拉祜、納西、普米、怒、哈尼、傣等族曾實行火葬。目前部分地區仍然保持這一習俗,其中藏族的上層喇嘛和貴族實行火葬。
3. 水葬
水葬是世界上的古老葬法之一,主要有漂屍式和投河式兩種方式。漂屍式將死屍放於特製的死亡船上,隨水流漂流;投河式則將死屍肢解後投入河中。
4. 天葬
天葬是將死者屍體餵食鷲鷹的葬式,藏族認為這是順利昇天的象徵。天葬在特定的天葬場舉行,由天葬師按程序肢解屍體,最終將骨肉餵食鷲鷹。
5. 洞葬
洞葬是指將棺柩放置於特定洞穴中的葬式。例如,甲定洞葬地點位於甲定村慄木山的半山腰,上下有兩個洞口,上百具棺柩放置於上洞的“井”字形木架之上。棺柩的放置有固定的規則,有的頭朝外,有的頭朝裏。
6. 樹葬
樹葬是一種生態葬法,將骨灰深埋樹下或撒在土壤中。樹葬不設墓穴,使用可降解的骨灰罈或僅作簡易標記。樹葬是當今世界先進的殯葬理念和行為之一。在面對長者離世時,我們雖然感到傷痛,但仍然需要處理後事。
土葬程序
土葬程序是指將逝者的遺體安葬於地下的一套儀式和程序。這種葬禮方式在許多文化中都被廣泛採用,被認為是對逝者最後的尊重和紀念。
土葬程序包括多個步驟,在傳統的土葬葬禮中特別重要。首先,遺體通常會在一個特定的地點進行洗淨和裝束。這個過程中,親友們可能會在旁協助,以表達他們對逝者的關懷和思念。
接下來是遺體的入土儀式。這個儀式通常在一個專門的墓地或墓穴進行。鄉村地區可能會有許多相鄰的墓地,而城市中則常見將墓地集中於一個大型公墓中。
土葬程序的一個重要部分是遺體的掩埋。這一步驟通常由專門的執行人員完成,他們會按照特定的方式將遺體置於地下。有時候,還會加入一些符號或象徵物,例如花朵或遺物,為逝者帶去安寧和祝福。
最後,親友們會進行一些悼念儀式,以表達對逝者的哀思和懷念。這可以是一個安靜的祈禱,也可以是一個盛大的葬禮儀式。每個文化和宗教都有自己的悼念儀式,但它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那就是緬懷逝者並為他們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