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字」在中文中有各種不同的意義和引申。秉字可以表示持着玉圭、握着筆、燭光中的關羽以及佛教中執行佛法的眾生保護者等等。它還可以引申為主持、掌握。例如,秉公滅私、秉正無私,表示主持公道、正義,並且沒有私心。通過這些不同的詞義,秉字傳達了持之以恆、堅守信念的概念。


手執簡牘,主持正義,秉燭達旦,保持節操,滅除私念,主持公道,握筆揮毫,秉筆直書,持節不阿,執行佛法,保護扶持,權柄在握,掌握大權,主持國政,維持公平,不偏不倚,堅持原則,秉住良心,主持祭祀,秉燭夜遊,秉誠致祭,持守節操,秉持公正,手握權力,大刀闊斧,主持大局,國之重器,秉公處理,剛正不阿,不可一世,秉亮節,持重權,行仁義,立中正,心照不宣。
人們對「秉」字的解釋
1. 本義:禾束
《説文》:「秉,禾束也。」 《詩·小雅·大田》:「彼有遺秉。」 《左傳·昭公二十七年》:「或取一秉稈焉。」
2. 同「柄」
《管子·小匡》:「治國不失秉,臣不如也。」 《史記·卷七九·範睢蔡澤傳》:「吾聞先生相李兑,曰『百日之內持國秉』,有之乎?」
3. 手拿着,手持
《爾雅》:「秉,執也。」 《詩·商頌·長髮》:「武王載旆,有虔秉鉞。」 白居易《觀刈麥》:「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4. 保持、堅持
唐·皇甫冉《太常魏博士遠出賊庭江外相逢因敍其事》詩:「秉節身常苦,求仁志不違。」 元·劉時中〈端正好·眾生靈遭魔障套·三煞〉:「這相公主見宏深,秉心仁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