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惟錄》,原名《明書》,是一部記載明朝至南明史事的紀傳體史書,作者為查繼佐。這本書在歷經多次修改後,由齊魯書社進行點校。查繼佐因承受著「獲罪惟錄書」的壓力,經過多次修訂,最終定名為《罪惟錄》。這部書被分為〈帝紀〉、〈志〉和〈列傳〉三個部分,共計一百零二卷。”
《罪惟錄》的修撰與整理
《罪惟錄》,原名《明書》,是由查繼佐編撰的一部記載明朝至南明歷史的紀傳體史書。該書歷經多次修改,始於崇禎十七年(1644年),因牽涉莊廷鑨私刻的「明史」案而入獄,後以「獲罪惟錄書」命名。《罪惟錄》內容豐富,包括了二十二卷的〈帝紀〉、三十二卷的〈志〉和三十六卷的〈列傳〉。經過張宗祥、姜佐禹等人的整理,最終定為一百零二卷。


原始版本的保存與公佈
《罪惟錄》由於是私修著作,修訂完成後並未公開,而是被藏在夾壁牆中。直至辛亥革命後,這部珍貴的史書才得以公開面世。
作者 | 查繼佐 |
原名 | 《明書》 |
修訂次數 | 數十次 |
內容 | 〈帝紀〉二十二卷,〈志〉三十二卷,〈列傳〉三十六卷 |
整理者 | 張宗祥、姜佐禹等人 |
定稿卷數 | 一百零二卷 |
出版 | 齊魯書社點校 |
罪惟錄
罪惟錄
「罪惟錄」是一部寫實主義小説,作者是知名作家。這部小説以現實生活中的社會問題為背景,通過一個被偽善和道德束縛所困擾的主角展開故事。小説通過深入描繪主角的思想和感受,以及探索社會影響和壓力對個人的影響,揭示了人性的複雜性。
故事開始時,主角發現自己被社會與道德束縛住了。他懷著滿腔的熱情和理想主義進入社會,卻發現這個社會充滿了虛偽和不公正。他無法容忍這種狀況,但又感到束手無策。這種對社會現實的無力感,讓他開始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罪」。
在「罪惟錄」中,作者通過對主角的情感和思想的描寫,表達了他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對個人困境的同情。這部小説不僅是揭示社會問題的一面鏡子,更是呼籲人們去反思和改變現狀的警醒。
「罪惟錄」的故事情節扣人心絃,引人入勝。主角經歷了很多艱難的抉擇和挑戰,每每讓人感到心疼和同情。他努力著改變自己和改變社會,但往往被現實打敗,最終陷入無奈和絕望。
整個故事就像一本「罪惟錄」,記錄了主角的內心掙扎和成長過程。他的罪惡感和內疚感,正是現實社會對個人的壓迫所產生的結果。人性的複雜性在小説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示,引人思考。
罪惟錄是一部堪稱經典的小説,它讓讀者思考道德、倫理和社會問題,同時也讓我們反思自身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這部小説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將自己想要改變的社會理想轉化為具體的行動,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延伸閲讀…
罪惟錄
罪惟錄-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