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壺蘆(學名: Portulaca oleracea)」是一種具有粗壯的葉柄和短剛毛的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它的葉片質硬,呈現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的形狀,葉片的邊緣則具有不規則鋭齒。這種植物廣泛栽培於世界各國,早在中國清代就從歐洲引進並開始在各地種植。
這種植物的形態特徵十分獨特,葉片上面呈深綠色,下面則顯得較淺。在葉片背面,葉脈稍微凸起,並且整個葉片表面都覆蓋著糙毛。而卷鬚則相對粗壯,並且分為多個分枝。此外,西壺蘆的雌雄花會出現在同一株植物上,而雄花則呈現單生的形態。


西葫蘆的形態、分佈與栽培 |
西葫蘆的生長環境與栽培管理 |
葉柄粗壯,被短剛毛,長6-9釐米;葉片質硬,挺立,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先端鋭尖,邊緣有不規則的鋭齒,基部心形,彎缺半圓形,深0.5-1釐米,寬3-4釐米。 |
西葫蘆原產北美洲南部,中國於19世紀中葉開始從歐洲引入栽培,世界各地均有分佈,歐、美洲最為普遍。 |
雄花單生;花梗粗壯,有稜角,長3-6釐米,被黃褐色短剛毛;花萼筒有明顯5角,花萼裂片線狀披針形;花冠黃色,常向基部漸狹呈鍾狀,長5釐米,徑3釐米,分裂至近中部,裂片直立或稍擴展,頂端鋭尖;雄蕊3,花絲長15毫米,花葯靠合,長10毫米。 |
生長期最適宜温度為20-25℃,15℃以下生長緩慢,8℃以下停止生長。30℃以上生長緩慢並極易發生疾病。 |
雌花單生,子房卵形,1室。果梗粗壯,有明顯的稜溝,果蒂變粗或稍擴大,但不成喇叭狀。果實形狀因品種而異;種子多數,卵形,白色,長約20毫米,邊緣拱起而鈍。 |
光照強度要求適中,較能耐弱光,但光照不足時易引起徒長。 |
西葫蘆喜濕潤,不耐乾旱,高温乾旱條件下易發生病毒病;但高温高濕也易造成白粉病。對土壤要求不嚴格,砂土、壤土、黏土均可栽培,土層深厚的壤土易獲高產。 |
種子發芽適宜温度為25-30℃,13℃可以發芽,但很緩慢;30-35℃發芽最快,但易引起徒長。開花結果期需要較高温度,一般保持22-25℃最佳。根系生長的最低温度為6℃,根毛髮生的最低温度為12℃。夜温8-10℃時受精果實可正常發育。 |
阿爾及利亞西葫蘆。中國北方地區普遍栽培。蔓較短,直立,分枝較少,株形緊湊,適於密植。葉片掌狀深裂,狹長,近葉脈處有灰白色花斑。主蔓第五至六節著生第一雌花,單株結瓜3-5個。瓜長橢圓形,瓜皮深綠色,具有黃綠色不規則條紋,瓜肉綠白色,肉質緻密,纖維少。 |
光週期方面屬短日照植物,長日照條件上有利於莖葉生長,短日照條件下結瓜期較早。西葫蘆需充足的水分,但忌水澇,宜控制土壤濕度。 |
種子無種皮,為以種子供食用的品種。 |
地面管理包括及時整枝、打杈、疏果,保持田間通風透光,防範病蟲害。 |
當談到西壺蘆(Xihu Lu)時,令人回想起美麗的西湖景區。西壺蘆作為西湖旁的一片沼澤地,具有豐富的生態和環境特色。這片地區以其獨特的植物物種和迷人的風景而聞名。
西壺蘆是西湖景區中一大亮點。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以其獨特的風景而聞名於世。西湖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吸引了無數的遊客和詩人。而西壺蘆作為這一地區的一部分,也享有同樣的美譽。
這片沼澤地充滿了各種不同的植物。其中,西壺蘆是這片地區最為特有和重要的植物之一。西壺蘆的生長環境多樣,可以在潮濕的地區,如河流、湖泊和沼澤地等找到它們的身影。
這些西壺蘆具有獨特的外觀。它們長有高大的花莖和細長的葉子,一般呈綠色或淺黃色。在夏季,西壺蘆會開出美麗的小花,為這片沼澤地增添一抹色彩。
除了獨特的外觀,西壺蘆還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它們能夠吸收和凈化水體中的有害物質,保持水體的清潔。同時,西壺蘆還可以為許多水生生物提供棲息地,保護他們的棲息環境。
而正是這片地區的生態特色,使得西壺蘆成為了人們保護和關注的對象。許多環保組織和當地政府共同努力,保護這片地區的生態平衡和西壺蘆的生長環境。他們定期進行清理和維護工作,確保西壺蘆能夠繼續繁衍生息。
總之,西壺蘆是西湖景區中一個重要的自然元素,擁有獨特的生態特質和美麗的外觀。我們應該共同努力,保護這片地區的生態平衡,使得西壺蘆能夠繼續茁壯成長。
延伸閲讀…
Top 50件西胡蘆- 2024年2月更新 – 淘寶
西葫蘆[葫蘆科南瓜屬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