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洲李氏族譜」宗族起源自隴西唐朝天子,派系源於福建同安五山君懷公。根據族譜記載,第十六世仲文公是李氏兑山派的第一世祖。我們的故事始於遷台祖李正一,他是兑山派第十七世祖,於清乾隆年間(1777)抱著夢想與兄長渡海興台。年僅十一歲的他來到蘆洲,從無一切開始。土地的開墾與農務充斥著艱辛和水患的困擾,但李正一以不屈不撓的精神,克服了困難。
白手起家的他在四十一歲時離世,而次子李清水則在同一年誕生。儘管年幼喪父且家境貧困,李清水(濯夫公)仍努力學習修習各種技藝,並與兄長一同耕作、勤儉持家。透過辛勤的勞動,蘆洲的土地逐漸繁榮起來,從一個小農到成為地主。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濯夫公於1860年擔任了「蘆洲湧蓮寺」的重要職位。


蘆洲李宅:東方的火種,家族的傳承
蘆洲李氏,源自隴西李唐王室,溯本同安五山君懷公,第十六世仲文公為蘆洲開基祖。乾隆年間,十一歲的李正一隨兄渡海定居蘆洲,開啟了家族在台的艱辛墾拓。正一公早逝,由其母王氏撫養次子清水公成人。清水公勤儉持家,學五術,從商務,使家族躋身高門。
李濯濯與李家的崛起
清代末年,清水公之子李七房兄弟合力使李家成為蘆洲的顯赫大族。三房士實公 branching 李樹華更是在吏學、貿易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為家族增光。
李家的文化遺產
清末以來,李家歷經多次戰亂,但在家族成員的努力下,仍保存了多本文學、醫學作品。震孝公、倬孝公等更是傳承了家族的文化傳統。
李家與台灣歷史
李友邦將軍領導台灣義勇隊對日抗戰,其妻李嚴秀峯女士更是不屈不撓地為丈夫爭取歷史定位,守護蘆洲李宅這座見證了台灣近代史的古蹟。
李家的英勇事蹟
日據時期,李蒼降等家族成員積極參與地下抗日運動,光復後則投身於反壓迫的政治運動,甚至犧牲生命,體現了家族的英勇與堅韌。
蘆洲李宅:歷史的見證,家族的延續
蘆洲李宅,見證了百年滄桑,卻依然屹立不倒。它既是家族的精神堡壘,也是台灣歷史的鮮活教材。在蘆洲李宅的屋簷下,家族的力量默默傳遞,如同東方的火種,照亮了後人的前路。
「蘆洲李宅」宗族的血脈,銘刻著不屈的抗爭史,更是台灣近代史的縮影。它的存在,是為了記憶,為了傳承,為了讓我們永不忘記那些曾經為這片土地奉獻青春與熱血的先人們。
表一:蘆洲李宅家族簡表
姓名 | 時代 | 事蹟 |
李正一 | 清乾隆年間 | 家族在台開基祖 |
李清水 | 清末 | 家族早期重要領導者 |
李樹華 | 清末-民初 | 台灣儒學正堂,對家族文化傳承貢獻卓著 |
李友邦 | 民國時期 | 台灣義勇隊領導者,對日抗戰 |
李嚴秀峯 | 民國時期至今 | 李友邦將軍遺孀,為家族歷史與台灣文化資產奔走 |
注釋
- 蘆洲李宅:位於台灣新北市蘆洲區的一座百年古宅,見證了台灣的歷史變遷。
- 隴西李唐王室:指唐朝的建立者李淵家族,他們來自隴西。
- 同安五山君懷公:指福建同安的五山君懷,他是李氏家族的一位先祖。
- 襲產:指通過家族世襲得到的土地或財產。
- 五術:指中國傳統的命理學,包括山、醫、命、相、卜。
- 科考:指古代的科舉考試。
- 東方文化:泛指亞洲,尤其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蘆洲李氏族譜
蘆洲李氏族譜是源自蘆洲地區的一個重要族譜,涵蓋了李氏家族的世代傳承和家族歷史。該族譜記錄了許多李氏家族成員的名字、出生日期、婚姻狀況以及其他相關資訊。
蘆洲李氏族譜有著數百年的歷史,被視為家族的寶貴資產。族譜不僅僅是一個姓氏的記錄,更是李氏家族的一部分,承載著家族成員之間的情感和連結。透過族譜,家族成員能瞭解他們來自何方,認識自己的血脈關係。
蘆洲李氏族譜不僅僅是一個靜態的文件,它也是一個活躍的社羣。族譜的頁面上列出了李氏家族的不同支系,以及族譜成員之間的聯繫方式。家族成員可以通過族譜的網絡,分享自己的生活故事、照片和家族傳統。這種互動形式有助於加強家族成員之間的聯繫,讓李氏家族的文化和價值得以傳承。
蘆洲李氏族譜也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資料庫。研究人員可以通過族譜的紀錄,瞭解蘆洲地區的歷史和文化變遷。族譜中所記錄的各種資訊,如出生日期、婚姻狀況和職業等,能夠提供研究人員豐富的資料來源,進一步研究社會學、人口統計學和民俗學等領域。
蘆洲李氏族譜是一個寶貴的家族資產,它不僅僅是記錄家族歷史的工具,更是家族成員之間連結的紐帶。透過族譜的保存和傳承,蘆洲李氏家族的價值觀和傳統能夠代代相傳,永遠流傳下去。
延伸閲讀…
兑山李氏宗族發展與家廟簡介
以李氏宗族的開墾及建廟活動為探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