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廷穴位在中醫學中具有重要的功效。透過直刺或向上斜刺0.5~1寸,再配合艾炷灸3~5壯,或者艾條灸5~10分鐘,可以有效清胃熱,化積滯。古典文獻中記載了內廷穴位對於多種症狀的緩解,包括齒痛、鼻衄、口歪等等。而現代研究則指出它對於牙痛、三叉神經痛、急慢性腸炎等疾病也有一定的療效。對於參考文章中提到的穴位與功效,進行適當的灸熱療法可能是一種治療方式。
內庭穴
定位
在足背,第二、三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操作
直刺或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功效
清胃熱,化積滯。
古典記載
齒痛,鼻衄,口歪,口噤,口臭,胃熱上衝,喉痹,腹脹滿,腸疝痛,泄瀉,赤白痢,便秘,足背腫痛,發熱,煩躁,嘈雜,食不化,脛痛不可屈伸,瘧,不嗜食,惡食,小便出血,小腹痞滿,石蠱,寒瘧面腫,腸鳴,癮疹,耳鳴。
現代應用
牙痛,三叉神經痛,急慢性腸炎,腸疝痛,腳氣。
配穴
- 脛痛不可屈伸:內庭、環跳。
- 厥逆:內庭、章門。
- 內庭、大都。
- 小腹痞脹:內庭、臨泣。
- 睛痛:內庭、上星。
- 牙痛、扁桃體炎:內庭、合谷。
注意事項
針刺時應避免刺傷跗間動脈。
相關經脈
足陽明胃經
參考資料
《黃帝內經》、《針灸甲乙經》、《針灸大成》、《素問》、《靈樞》等古典中醫文獻。
內廷穴位
內廷穴位,也稱為「太坪穴」,是中醫學中一個重要的穴位。它位於身體的特定位置,具有療效和調節身體功能的作用。
內廷穴位的位置
內廷穴位位於手臂的內側,具體位置是在手臂屈壓下半寸處。通常人們可以在這個部位找到一個明顯的凹陷。
根據中醫理論,內廷穴位是人體經絡中的一個重要穴位。經絡是一種與身體組織和器官相關聯的通道系統,其中經絡上的穴位被認為是能夠影響身體的特定區域和功能的點。
內廷穴位的療效
根據中醫理論,內廷穴位具有多種療效和功能。
- 調節內分泌系統:內廷穴位能夠刺激相關的神經和器官,進而調節身體的內分泌系統,保持體內荷爾蒙平衡。
- 緩解壓力和焦慮:通過按摩或針灸內廷穴位,可以促進身體放鬆,減輕壓力和焦慮。
- 改善睡眠質量:內廷穴位的刺激被認為能夠改善睡眠質量,幫助入睡和減少夜間醒來的次數。
- 加強免疫力:內廷穴位的刺激可以促進免疫系統的功能,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如何按摩內廷穴位
按摩內廷穴位是一種簡單且安全的方法,可以在家中自行進行。
首先,找到內廷穴位的位置。在手臂屈壓下半寸處,你可以感覺到一個凹陷,這就是內廷穴位。
使用您的拇指或食指對著內廷穴位進行按摩。按壓時,可以使用適度的力量,但不要過分用力。
按摩時間約為5-10分鐘,每天重複進行,效果將會更好。
結論
內廷穴位是中醫學中的一個重要穴位,據信具有多種療效和功能。通過按摩內廷穴位,可以調節內分泌系統,緩解壓力和焦慮,改善睡眠質量,增強免疫力等。如果您對這方面感興趣,可以嘗試按摩內廷穴位以享受其益處。
延伸閲讀…
內庭穴【認識實用穴位】 | 中醫| 經絡按摩
內庭穴| 足陽明胃經| 十二經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