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理圖
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一方面有利於海洋上濕潤氣流深入內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許多大河滾滾東流,溝通了東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地的經濟聯繫。河流自西向東,逐級下降,河流落差大,水能藴藏豐富。在中國遼闊大地上,有雄偉的高原、起伏的山嶺、廣闊的平原、低緩的丘陵,還有四周羣山環抱、中間低平的大小盆地。多種多樣的地形為因地制宜,發展農、林、牧、副提供有利條件。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逐級下降,階梯狀分佈特點,使我國大多數河流為自西向東。階梯第一級主要分佈在青藏高原附近,海拔在4000米以上。


中華大地之地理奇觀
中華大地的地勢走向,由西至東逐漸降低,並向海洋傾斜。這一地形特徵,不僅有利於海洋中濕潤氣流的深入,形成豐沛的降水,也造就了眾多河流自西向東奔流不息,從而溝通了東西方的交通,促進了沿海與內地之間的經濟聯繫。
階梯 | 分佈地區 | 海拔範圍 |
---|---|---|
第一階梯 | 青藏高原周邊 | 4000米以上 |
第二階梯 | 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 | 1-2千米 |
第三階梯 | 主要平原,如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 500米以下 |
東、西兩大階梯的分界線是由崑崙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和橫斷山脈組成的,而第二、三階梯的分界線則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和雪峯山。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則是通過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和岡底斯山所構成。秦嶺-淮河線是一條具有多重地理意義的分界線,它不僅是南北方地區的界限,還標誌著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也是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同時還是旱作與水田的分界線,以及亞熱帶和暖温帶的分界線,更是1月平均氣温0°C等温線。此外,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還標誌著半濕潤區與半乾旱區的分界,以及農耕區與畜牧區、暖温帶與中温帶、森林草原與草原、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分界。
中國幅員遼闊,跨越的緯度較大,且與海洋的位置遠近差異顯著,加上地勢高低不同,地貌類型及山脈走向多樣,因此氣温、降水的組合變化多端,形成了各地多樣化的氣候。
從氣候類型的角度來看,東部地區主要受季風氣候影響,而西北部則為温帶大陸性乾旱氣候,青藏高原上的氣候則高寒且獨特。中國的氣候特徵顯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且高温期與多雨期相一致。由於中國的大片區域都受到冬夏季風的交替影響,因此這裡是世界上季風氣候最典型、最顯著的地區之一。
中國年降水量的空間分佈呈現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的規律。這一降水主要得益於夏季東南季風的帶來,東南季風為中國帶來了大量的太平洋水汽,使得東南沿海地區成為中國年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相反,西北地區由於深入內陸,距海遙遠,成為了中國年降水量最稀少的地區。
中國地理圖
中國地理圖是一張展示中國地理特徵的圖表。這張圖提供了豐富的地理信息,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中國的地形、氣候、土地利用和人口分佈。中國地理特點之豐富多樣,因此中國地理圖可以提供許多有價值的資訊。
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擁有廣闊的領土和多樣的地理環境。從中國的地理圖中可以看到,北方主要是平原和高原地區,如華北平原和內蒙古高原。南方則主要是山地和丘陵地區,包括長江三角洲和嶺南地區。西部則是高山和高原,如青藏高原和塔克拉瑪幹沙漠。
中國地理圖還顯示了中國的氣候特點。中國地處東亞大陸,氣候多樣,從寒帶氣候到熱帶氣候都有。北方氣温較低,寒冷乾燥,南方氣温較高,潮濕多雨。由於中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也各不相同。
中國地理圖還能告訴我們中國的土地利用情況。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從中國地理圖中可以看到大片的農田分佈於各地。同時,中國還有眾多的湖泊和河流,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此外,中國也擁有大量的礦產資源,如煤炭和鐵礦石,這些資源對中國的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最後,中國地理圖反映了中國的人口分佈情況。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人口分佈非常不均衡。東部沿海地區是人口密集的地區,而西部地區則人口稀少。這種人口分佈格局對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總之,中國地理圖是一張重要的資源,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中國的地理特徵。通過這張圖,我們能夠獲得關於中國地形、氣候、土地利用和人口分佈等方面的豐富信息,進一步認識中國這個大國。
延伸閲讀…
30張高清地圖全面解讀中國地理(高中地理乾貨)
中國地圖全圖高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