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假有廟】「解密易經:王假有廟,究竟有何大用?」

【王假有廟】「解密易經:王假有廟,究竟有何大用?」

《易》中有「王假有廟」、「王假有家」的句子,這裡面的「假」字是什麼意思呢?權威名家的解讀是「假」通「格」,來到、到達的意思。

我們先探究一下「格」字的來源及其意義吧。經過查詢,「格」字本身沒有到來的義項,而是「格」又通「佫」,意思就是「格」又借用了「佫」的義項。

王假有廟 Play

根據「百度百科」,“佫”除了用作姓外,又通「?」(注:這個字寫不出來)意思是到達、到來。如此多次通假,最終使「格」字很牽強地有了來到、到達的義項。

實際上,「格」字到底有沒有到達的義

王假有廟

傳説中,倉頡造字,貫通天地之道,揭示鬼神之奧秘,因此文字出世時天降粟、鬼夜哭。可見,倉頡創造的文字並非簡單的刻畫符號,而是具有深刻內涵的。倉頡創造的初始文字數量有限,因此每個字都有其寬泛的意義。後人為了區分同一個漢字的不同含義,採取了添加偏旁的方法,尤其是發明瞭偏旁部首來擴充文字。初始文字作為字根,而偏旁則用來區別,那些帶有相同字根的漢字,它們的意義相互關聯並指向字根,這是漢字構造的最大規律之一。

“格”的字根是“各”。為了真正理解“格”的本義,我們需要探究“各”這個字根的內涵。古時的“各”字構造上層是彎曲的手掌,下層是一個圈出來的符號。這個圈表示一個封閉的空間,手掌放在這個封閉的空間上,意味著這個空間被佔據,是一個獨立且不允許隨便進入的私人空間,類似於老虎用尿液圈出領地。俗話説“一山不容二虎”,實際上指的是同一個領地不容納兩隻老虎。因此,“各”的含義是分開且互不幹擾的空間或界限。

接下來,我們考察那些字根為“各”的漢字,看看它們是否與“各”的內涵相符。在《易經》中,“王假有廟”指的是事業達到極致,且能夠傳承下去。根據《知易》一書,高宗武丁使用萃卦來描述自己的事業,而大禹則使用渙卦。易經中特別記載了高宗征伐鬼方的爻辭,而大禹的兒子夏啓則開創了中國的第一個朝代夏朝,成為家天下的第一人。在《周易》中,只有萃卦和渙卦提到了“王假有廟”。

卦名 爻辭
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萃卦先兑後坤,兑象説,象鋭,象澤。

這句話的意思是,就算是虛假的王者也會有自己的廟宇。它可能暗示了人類對虛假的崇拜和信仰的自然傾向。但同時,它也提醒人們不要輕易相信一切,以免被騙。

談到廟宇,它們在台灣是非常普遍的。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地區,幾乎每個地方都有至少一座廟宇。這些廟宇不僅是宗教信仰的場所,也是當地文化的重要象徵。

王假有廟的概念從中國傳統文化中衍生而來。古代的王者被認為是神聖的存在,人們相信他們具有超自然的能力並賦予他們崇高的地位。因此,即使是虛假的王者,人們仍然會為他們建立廟宇並向他們敬奉。

廟宇不僅是供人們祈禱和崇拜的場所,也是社區活動的中心。在一些重要的節日和儀式上,人們會聚集在廟宇周圍,舉行各種祈福和慶祝活動。這不僅加強了社區的凝聚力,也展示了人們對宗教和傳統文化的重視。

儘管王假有廟的概念在現代社會中可能被視為過時或不合理,但它仍然在某種程度上存在。人們容易被虛假的事物所迷惑,並相信那些看似具有權威的人。這提醒我們要懷有懷疑的態度,不要輕易相信一切。同時,我們也應該尊重每個人的信仰,無論是真實還是虛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