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人家説『積陰德』,究竟為何這樣説,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積德的事情相信任何人都會去做,但是,為何又有積陰德和積陽德之分呢?」
積陰德與做好事
經常聽人家説“積陰德”,究竟為何這樣説,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積德的事情相信任何人都會去做,但是,為何又有積陰德和積陽德之分呢?善行,都是積善。若復精而言之,則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陰有陽。
陰陽之分的善行
陰陽之分的善行,簡而言之,就是做好事時,是否為人所知。如果做好事時,人們知道了,那就是陽善;如果做好事時,人們不知道,那就是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
陰德的天報與陽善的世名
陰德天報之,這意味着陰德會得到上天的獎賞。陽善享世名,這意味着陽善會在世間享有美名。名聲也是一種福報,但是過度的名聲是造物主所忌諱的。有些人雖然名聲顯赫,但實際上並不符合他們的實際行為,這樣的人往往會遭遇不測。
積陰德的重要性
積陰德是隱藏的德行,與陽善的公開行善是相反的。《了凡四訓》解説陰德是做好事而不為人們所知道,上天會加以賜福;而陽善則是做好事讓人們知道,得到羣眾的稱讚而享有盛名。無論我們做好事或壞事,都會報應在自己和親屬身上的,正是”近在己身,遠在兒孫。”
積善之家的餘慶與積不善之家的餘殃
《易經》告訴我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這表明了”為善得福,造惡得禍”的原理。多做好事,而不沽名釣譽才是陰德。
陰德與因果業力
在陰德的闡述中,佛教以因果業力解釋,而道教則用承負解説,二者之間雖有差異,但勸人向善的動機總是一致的。《太上感應篇》説:”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兇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是有其道理的。
做好事的重要性
做好事就是多交好朋友,而造惡為非則會樹立冤家敵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朋友多才是好事嘛!因此:修善最重要的是,出於真誠而無所求,這是真善。行善為人所知是陽善,為善不為人知就是陰德。
結語
陰德就是無所求的成就好事;陰德就是面對他人的冷漠、奚落、歧視,心不罣礙。陰德就如《趙氏孤兒》裏捨身救趙武的公孫杵臼,以及犧牲親生兒子的程嬰,他們扶忠鋤奸不求回饋的陰德,令人稱揚。
陰德意思是指人們在行為上所展現出來的隱藏善意或功德。雖然這個詞在現代社會中不太常見,但它卻代表了一種非常重要的價值觀。它暗示著人們不僅只關注自身利益,也願意關懷他人,並在日常生活中付出善行。
陰德意思的具體表現可以是幫助他人、慷慨解囊、關懷病人、支持社區活動,或是簡單的體貼他人。這些善行可能不被公眾所知,也不被廣泛宣揚,但它們卻對社會造成了積極的影響。正因為這些行為不為人知,所以被稱為陰德意思。
陰德意思所代表的價值觀在現代社會中顯得格外重要。在快節奏、競爭激烈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往往忽略了對他人的關懷和支持。這種價值觀的缺失導致了社會冷漠、困境不斷,人與人之間的互信和合作也日益減少。因此,我們需要重新關注陰德意思,並將其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
陰德意思的表現並不需要太大的努力或成本,只需要我們對他人有所關懷,並付諸於行動。例如,在工作場所中,你可以幫助困難的同事,提供支持和鼓勵。在家庭中,你可以幫助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親人處理一些瑣碎的事情,讓他們感到被重視和照顧。在社區中,你可以參與志願者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推動社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