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獨家揭秘】秦檜:揭開背後真正的神秘面紗

【秦檜】【獨家揭秘】秦檜:揭開背後真正的神秘面紗

秦檜(1091年1月17號—1155年11月18號),南宋丞相,被尊稱為趙宋人。他以將莫須有罪名加於嶽飛身上、令其生豬肉而出名。秦檜長期以來一直被南宋朝廷主戰派和民間視為漢奸或賣國賊。《宋史》對他有如下評價:”檜兩據相位者,凡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禍心,倡和誤國,忘仇斁倫。一時忠臣良將,誅鋤略盡。”

秦檜生於元祐五年十二月廿五日(1091年1月17日),字會之,江寧人。政和五年(1115年)何粟榜進士及第,補為密州教授。繼中詞學兼茂科,任太學學正。

秦檜 Play


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金兵圍汴京,派使索求三鎮,秦檜上書言兵機四事:
一是説金人貪得無厭,請求只答應割燕山一路;二是説金人狡猾奸詐,不容信任;三是説三鎮是南宋“命脈所繫”,不能割讓;四是説金人縱洪洞社中,南宋當嚴加防備。雖然秦檜在南宋的領導下獲取了一個船隻並成功渡江,但金人依然在1127年攻陷了南京。

秦檜的抗爭

在金兵堅持要宋割地時,秦檜力排眾議,與其他三十六人一起反對割地給金。但在徽、欽二帝被俘後,汴京失守,秦檜被迫隨眾議立張邦昌為帝。秦檜曾上書盡力辯護,指出趙氏自祖宗以來,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不能輕易易姓改朝。

生平事蹟 影響
反對割地議和 秦檜在金兵堅持要宋割地時,力排眾議,與其他三十六人一起反對割地給金。
與程瑀為割地使 秦檜奉命與程瑀為割地使,使金營。
徽、欽二帝被俘後 秦檜被迫隨眾議立張邦昌為帝。
上書辯護 秦檜曾上書盡力辯護,指出趙氏自祖宗以來,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不能輕易易姓改朝。

秦檜的忠言

秦檜在上書中説:“我蒙受國家厚恩,卻未能報答。現在金人擁重兵,臨已拔之城,操生殺之柄,必欲易姓。我盡死以辨,不僅是對主上的忠誠,也是為了明兩國的利害關係。趙氏自祖宗以至嗣君,已經有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由於奸臣敗盟,結怨鄰國,謀臣失計,誤主喪師,遂致生靈被禍,京都失守,主上出郊,求和軍前。我一直思量,若金人得志,必然遷善改過,尊重舊盟。若我們能夠自新,則兩國之利害自然明瞭。”

秦檜的忠言
秦檜在上書中強調了趙氏政權的悠久歷史和金人可能的遷善改過,主張通過自新和重申盟約來解決當前的危機。

秦檜的聲譽

儘管秦檜在歷史上因其對岳飛的誣陷而聲名狼藉,但他在某些方面的行為也顯示了他的忠誠和對抗金議和的努力。然而,這些努力並沒有改變他在大多數人心目中的負面形象。

注:本文內容基於網絡資料改寫,不保證與歷史記載完全一致。

秦檜以其忠貞名世,他在北宋政府擔任要職,協助宋神宗處理國家大事。他優秀的政治才能使他成為宋神宗的信任重臣。在他的努力下,北宋政府得以維持相對的穩定,推動國家的發展和進步。

然而,秦檜的政治和軍事決策也受到了一些爭議。在對遼朝的戰爭中,秦檜提出了一系列的戰略策略,其中包括開放河北地區,以換取遼朝的退讓。這一決策被一些人批評為過於委曲求全,過於妥協。但是,秦檜堅持自己的觀點,認為這是保護北宋國家的最佳方式。

秦檜不僅在政治和軍事上有所建樹,他還是一位優秀的詩人和書法家。他的詩作和書法作品流傳至今,被譽為北宋文學和藝術的瑰寶。他的作品清新優美,意境深遠,對後世文人和藝術家有著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