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母,是「全國之母」之意。在君主制國家是用來指君主之母親或正妻[1] 而在古代東亞,則用於尊稱君主生母或嫡母,有時也用來尊稱皇后。現代也用於尊稱對於國家有重大貢獻的女性。
在古代的皇室中,通常現任君主的生母和嫡母,都能夠得到皇太后的封號,但皇太后未必是國母,國母也不一定能夠成為皇太后,如中國清朝同治、光緒兩帝在位期間和前半,就出現過兩位皇太后並尊的情形,即著名的慈安與慈禧兩太后。


慈禧太后以同治帝生母的身份成為皇太后,而慈安太后則是以先帝(鹹豐帝)皇后和同治帝嫡母的身分而成為皇太后,因此實質上的國母是慈禧而非正宮皇后的慈安。
特殊的情況:後蜀被北宋所滅後,北宋太祖趙匡胤尊稱原後蜀皇太后李氏為國
國母的定義與象徵
國母,作為「全國之母」,這一稱號在不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下有著多重的含義。在古代的君主制國家中,國母通常指的是君主的母親或正妻,這種稱號既反映出她們的血緣或婚姻關係,也象徵著她們在國家中的崇高地位和權威。在東亞的歷史中,國母這個稱號常用於尊稱君主的生母或嫡母,有時也用來尊稱皇后。隨著時代的演變,國母的稱號逐漸成為對國家有重大貢獻的女性的一種尊稱。
古代皇室的國母與皇太后
在古代皇室中,國母的稱號並非一定等同於皇太后。通常,現任君主的生母和嫡母會被封為皇太后,但她們是否被視為國母,則取決於具體的歷史背景和政治形勢。以中國清朝為例,同治、光緒兩帝在位期間,就曾出現過兩位皇太后並尊的情形,即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雖然兩位都是皇太后,但由於慈禧是同治帝的生母,因此實際上她是當時的國母。而慈安太后雖然是先帝(鹹豐帝)的皇后和同治帝的嫡母,卻並非國母。
特殊的案例:後蜀被北宋滅亡後,北宋太祖趙匡胤尊稱原後蜀的皇太后李氏為國母,這體現了對她作為前朝皇太后的尊重,以及對她在後蜀國中所起作用的認可。
日本國母的制度
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前,當今天皇的生母被稱為國母,而天皇的養母或嫡母則被稱為準母。這種制度在平安時代尤其明顯,當時的一條天皇生母藤原詮子,雖然在出家後失去了太后身份,但作為國母,她仍然享有與太上天皇相當的地位,被稱為女院。此後,歷代國母幾乎都能夠得到女院的地位,然而,這些女性並不一定是太后,甚至在某些例外情況下,非國母、準母,甚至是非皇族的女性也可以成為女院。
越南和琉球國的國母
在越南,國母是對非君主配偶但對國家有重大貢獻的皇族女性的尊封。例如,靈慈國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而在琉球國,國母指的是君主的嫡母,即王太妃。
國母這一稱號的演變和使用,不僅反映了不同文化對母親角色的尊重和推崇,也是政治權力結構和禮儀制度的一種體現。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化,國母的意義和地位也在不斷地變化。
國母,這個詞彙常常用來形容一個國家的母親般的存在,象徵著母親般的關懷和慈愛。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偉大而傑出的女性,她們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成為了不可或缺的存在。作為一個國家的母親,她們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和使命,為國家建立起繁榮和和平。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國母」這個詞語都承載了許多美麗的意義。她們不僅在家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撫養和教育下一代,更是國家的精神象徵。她們以智慧和毅力引導國家走向繁榮,並為人民提供支持和庇護。
「國母」這個詞彙,總讓我想起我的媽媽。她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也是我心中真正的國母。她用無盡的愛和關懷,照顧著我們一家人的生活。她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母親,也是一位堅強而勇敢的女性。
在歷史上,有許多傳奇的女性被稱作「國母」,她們為國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例如,慈禧太后被譽為中國的國母,她在清朝時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並致力於中國的現代化改革。另一個例子是印度的國母甘地,她是印度獨立運動的重要人物,為國家的獨立和和平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不僅在亞洲,「國母」這個詞彙也在其他地區得到了使用。例如,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被譽為不列顛帝國的國母,她統治了英國長達六十三年,為國家帶來了繁榮和進步。同樣的,法國的瑪麗安託瓦內特也是一位傑出的國母,她為法國的社會和政治改革做出了重要貢獻。
總之,「國母」這個詞彙代表著母親般的關懷和慈愛,她們為國家的繁榮和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無論是歷史上的偉大女性,還是我們身邊的普通媽媽,她們都是我們心中真正的國母。
延伸閲讀…
辭典檢視[國母: ㄍㄨㄛˊ ㄇㄨˇ]
國母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