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以前的地名】台灣歷史之旅:從台灣以前的地名揭開歷史迷霧

【台灣以前的地名】台灣歷史之旅:從台灣以前的地名揭開歷史迷霧

你知道台灣地圖上,隱藏著很多日本地名嗎?這些都是日本時代留存下來的痕跡。像是萬華、豐原、民雄、高雄等。在台灣以前的地名中,這些地點都承載著一段故事。讓我們一起來探索雲林、嘉義、高雄、屏東和花蓮這五個南台灣與東部的「和式地名」的精彩故事吧!

雲林縣斗南鎮:從他裏霧到斗南

在故事的開始,最初的地名背後,有著無盡的寶藏,在那等著人們去挖掘。斗南舊稱「他裏霧」,這個名稱源於原住民的社名。當時這一帶是洪雅族原住民他裏霧社的所在地。直到日本時代,這裡才被改稱為斗南,原因很簡單,因為它位在「斗六之南」。當代,人們逐漸憶起他裏霧的稱號,現在斗南車站的舊倉庫,已經改造為「他裏霧文化園區」。

台灣以前的地名 Play

嘉義縣民雄鄉:打貓變民雄

嘉義的民雄,舊名是「打貓」,這個名字也來自一個原住民的聚落名。這個聚落是洪雅族的「Dovaha」,閩南人將之音譯為「打貓」,但因為「貓」字與貓太像,而被誤解為「打貓」。日本時代的官方認為,「打貓」名稱不雅,於是改為音近似的「民雄」,這樣一來,整個名字的感覺大大提升!

台灣以前的地名

高雄市:打狗變高雄

高雄,是所有和式地名中最出名的之一。它的改名故事是這樣的:早期的高雄叫做打狗,這個名字源於當地平埔族馬卡道族的打狗社。打狗在平埔語中意指「竹林、竹圍」,這據説是他們的防護措施。日本殖民政府見這名稱不雅,取同音的「高雄」代之,加上日本正好就有個地方叫高雄。這樣的改名,整個提升了它的漢字雅觀度,所以一般民眾也似乎欣然接受。

屏東縣滿洲鄉:蚊蟀埔到滿洲

屏東縣的滿洲鄉,以前的名稱是「蚊蟀埔」,這個名字是由於早期原住民打獵後,總將吃剩的獵物隨地丟棄,因此到處都是動物腐屍的臭氣。當地排灣族原住民稱「臭氣」為「Manutsuru」,音近台語的「蚊蟀」。直到日本時代,為了雅化地名,政府以台語「蚊蟀」音近日語「滿洲」,將此地易名。

花蓮縣:神秘的「雄」字

花蓮縣的許多地名也帶有「雄」字,例如「太魯閣」,這個名字來自當地原住民太魯閣族的社名。此外,還有「噶瑪蘭」、「阿美」等名字,這些都是原住民社名的音譯。日本時代,這些地名是否經過改名,以及改名的原因和過程,都是值得探討的故事。

台灣以前的地名是一個引人入勝的話題,讓我們一同探索這片土地上古老而神秘的名稱。
在過去的歷史中,台灣以前的地名曾經多次更迭,留下了許多令人驚奇的標誌性地標以及動人的故事。
台灣以前的地名不僅牽動著人們的情感,也反映了島嶼的歷史和文化。
台灣以前的地名既有深具宗教意義的名稱,也有描述地理特徵的名稱,這些地名如同一本百科全書,記錄著台灣的過去。

在早期的時候,台灣以前的地名常常以「巴宰」、「ヌウアン」等表示的,這些名字通常與當地原住民的信仰和生活習慣相關。
隨著漢人的移入,台灣以前的地名也逐漸變得多樣化,出現了以人名為基礎的名稱,如「衡山」、「淡水」等等。
在陸續的歷史變遷中,這些地名又經歷了不斷的更迭和重新命名。

18世紀後,隨著荷蘭、西班牙、日本等殖民者的到來,台灣以前的地名再次變得多元化。
各國的統治者在佔領台灣時,帶來了不同的語言和文化,對當地地名進行了改變。
這些名稱如今仍然存在,是台灣歷史的見證,也是台灣過去與外界交流的痕跡。
每一個地名背後都有著一個故事,講述著台灣的過去和現在。

台灣以前的地名:流轉的歷史

自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台灣以前的地名再度歷經劇烈的變革。
入侵者們創造了一系列新的城市和地區,將新的名字賦予這片土地。
在這個時期,台灣人民也經歷了許多辛苦和痛苦,卻也捍衞著他們的土地和文化。
他們的抵抗活動和文化傳承使得台灣獨特的歷史和地名得以保存至今。

台灣以前的地名:從古至今

如今,台灣以前的地名成為了旅遊和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這些名稱帶著悠久的歷史,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讓他們沉浸在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故事中。
不論是朝聖的地點、文化的聚集地,還是自然景觀,台灣以前的地名都是台灣獨有的寶藏。
這些寶藏不僅展現了台灣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也見證了台灣一路走來的歷史。

延伸閲讀…

台灣舊地名

台灣地方的舊名-很詳細的介紹台灣古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