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鸞筆」是神的使者
「鸞筆」是傳説中的神鳥。


又有一説,西王母的坐騎與使者,負責傳遞神明的訊息,因此扶鸞有傳遞神諭的意思。鸞鳥向孔子傳達天意。
據説,孔子見一隻鸞鳥,在沙地以尖嘴寫字,向孔子傳達天意,這是中國私人興學的開始。而後,孔子有所疑惑必請示鸞鳥,因鸞鳥無法常常降臨,所以孔子與學生以木筆代替鸞鳥,在沙盤寫字,這是扶鸞的開始。
扶鸞,初始為占卜類型,後來成為讀書人遊藝活動,而後發展為讀書人文化傳承、宗教信仰和道德規範。
鳳骨仙姿,別具神通的「鸞」,傳説中乃上神使者,負有傳達神明意旨之責。據載,西王母之坐騎與信使,鸞鳥,曾向孔子揭示天意,啟蒙孔子興學辦教育之始。其後,孔子遇惑則問鸞,但鸞鳥非頻繁降臨,故以木筆代之,於沙盤上書寫,此即扶鸞之源起。
鸞鳥的神聖使命
自古以來,鸞就被視為神祇的傳信者,傳達著神明的旨意。在歷史的長河中,鸞不僅是西王母的座騎,更是穿梭於人神之間的使節。據傳,孔子曾見鸞鳥於沙地書字,揭示了教育的初始章節。
鸞鳥的智慧傳承
由於鸞鳥的難得一見,孔子與其弟子以木筆代之,在沙盤上書寫,此成為了扶鸞的雛形。扶鸞,一開始是用於占卜,漸漸演變為文人墨客的遊藝,並最終發展成為了文化傳承、宗教信仰和道德規範的重要載體。
鸞筆的製作與演變
早期的扶鸞使用的是由桃木與柳枝製成的長鸞筆,由兩人操作。而今,為了方便,多改用單人操作的短鸞筆。桃木與柳枝被認為具有靈性,二者的結合構成了具有靈丹妙藥功效的鸞筆。
鸞台的運作與神諭的顯現
在進行扶鸞儀式時,鸞生會使用鸞筆在鋪有細沙的鸞台上書寫,傳達神的指示,這些文字被稱為鸞文。儀式開始前,需要誦讀經文,直至神佛降臨,才算正式進入扶鸞的階段。
鸞筆是一種古老的書寫工具,廣泛用於中國文化中。它由羽毛和筆尖組成,筆尖可以蘸墨或顏料,然後在紙上寫字或繪畫。
鸞筆的名字來自於其形狀和結構。它的筆尖呈羽毛的形狀,而筆身則比較細長,類似鳳凰的形象,因此得名鸞筆。
在古代,鸞筆是文人雅士的必備工具。他們用鸞筆書寫詩詞文章,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鸞筆不僅可以寫字,還可以繪畫,用於書法、畫山水等藝術創作。
鸞筆在文化中的重要性
鸞筆在中國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義。它被視為文人的代表,象徵著文化、藝術和知識的傳承。而鸞筆的使用,也成為了一種儀式和禮儀,代表著對文化傳統的尊重和承襲。
對於書法愛好者來説,鸞筆是一個重要的工具。它的筆尖柔軟,能夠蘸取適量的墨水,使得書法作品乾淨、流暢而富有表現力。同時,鸞筆的筆墨配合,也給予了書法作品獨特的觸感和藝術價值。
鸞筆在畫藝中的應用同樣重要。其柔軟的筆尖和靈活的筆墨,能夠準確地表達出畫家的意念和情感。鸞筆被用於寫實繪畫、山水畫和花鳥畫等不同類型的創作中,為畫作增添了生動和立體感。
結語
鸞筆作為一種古老的書寫工具,承襲了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藴。它不僅是文人雅士的象徵,也是中國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書法還是繪畫,鸞筆都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價值,成為藝術創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延伸閲讀…
文字詩詞傳神意逐漸沒落的鸞筆文化
鸞筆- 藏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