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是什麼】揭開「陰陽」的神秘面紗-深入瞭解陰陽是什麼

【陰陽是什麼】揭開「陰陽」的神秘面紗-深入瞭解陰陽是什麼

陰陽是什麼?陰陽,來自中國傳統哲學的非傳統二元論觀念。陰陽相互對立卻又相互依存,以此表述天地、白黑、日月、晝夜等事物特徵,被稱為「氣」,並成為道教徒的標誌。

陰陽的哲學概念

陰陽,源於中國傳統哲學的一種二元論觀念,因其一化為二,二化為一,故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古代中國將既互相對立又具有聯繫的事物特徵,如天地、白黑、日月、晝夜、暑寒、牝牡、上下、左右、動靜、剛柔、刑德,以「陰陽」的概念進行表述,彰顯了「相互對立又依存」的抽象意涵,並謂之「氣」,它也是道教徒的標誌。

陰陽是什麼 Play

  1. 在戰國時代老子的《道德經》中,就以「陰陽」來論述、發揮其思想主張。西漢儒生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更承繼陰陽家結合陰陽以及五行的論説,將陰陽五行視為政教制度的設立依據和根源。陰陽理論已浸透到包括曆法、天文、氣象、中醫、武術、書法、建築、宗教、風水、占卜等各種中國傳統文化事物當中,為中國傳統文化意識的重要成份。
  2. 由於術數憑依陰陽五行佔斷人事吉凶,「陰陽」一詞也代指術數,如《文心雕龍》所言:「於是伎數之士附於詭術,或説陰陽,或序災異」。

陰、陽兩字的古義是背日和向日(山南水北,向日為「陽」;山北水南,背日為「陰」)[1],起初並無任何哲學思想內涵[2]。

按照徐復觀的解釋,侌、昜二字為陰、陽的本字,兼具意符和聲符的作用。「侌」字為雲覆日,雲覆日則陰暗;「昜」字為日出照於地上,日出照於地上則明朗。「一」象大地之形,「勿」乃象日初出時的光芒。侌、昜的原意就是有無日光的兩種天氣[2]。

陰陽是什麼

陰陽學派的發展與影響

  • 中國戰國時代的陰陽家認為天文氣象是「天道」,為天下綱紀。為政者「順天則昌,逆之則亡」。陰陽學説認為宇宙間所有事物皆有陰陽兩個屬性,他們相互依靠、相互制約、存有相互轉化的關係。

司馬談對陰陽家的評價

司馬談《論六家要旨》列「陰陽家」為六大學派之首。《史記》司馬談《論六家要旨》中提及「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故曰: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

劉向、劉歆對陰陽家的描述

劉向、劉歆《漢書·藝文志》列陰陽家為「九流」之一。陰陽與陰陽家在史載上難以明確次第,但其學説卻深植在中國哲學諸子百家與後繼之學。大約在東周戰國中期發展:主要代表人物有東周戰國末期齊國的鄒衍。《漢書·藝文志》記載「陰陽家者流,蓋出於羲和之官,敬順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此其所長也;及拘者為之,則牽於禁忌,泥於小數,捨人事而任鬼神。」

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中極為重要的概念,它源於觀察到自然界中存在著對立而又相互依存的現象。陰陽,其含義複雜而深刻,涵蓋了人類對於宇宙萬物運行規律的探求,也指導了中國古代哲學、醫學、占卜等多個領域的發展。

陰陽的概念起源於《易經》,《易經》中説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太極即是陰陽開始分化的起源,而兩儀代表著陰陽的對立與平衡,陰陽相互依存、相互轉化,互為對立而和諧共存。陰陽的概念貫穿於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成為中國文化獨特的精髓所在。

在中國古代醫學中,陰陽是一個基本理論,體現了人體的生理、病理和治療的方針。根據這一理論,人體的各種組織和器官、疾病的發展和變化,都可以歸結為陰陽的變動。在中醫的診斷與治療中,保持陰陽的平衡是至關重要的。

陰陽的概念也在中國古代占卜文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根據陰陽相應的原則,人們可以通過占卜來預知吉凶禍福,以此指導自己的行動,避免災禍、追求幸福。中國的占卜文化源遠流長,充滿了陰陽相應的思想。

總而言之,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深深地影響著中國文化的各個層面。陰陽的平衡和諧是中國傳統思想的核心,在醫學、占卜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陰陽的觀念引導著中國人對於宇宙和生命的思考,也提供了一種處世之道。

陰陽是什麼,這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一個核心問題。陰陽概念的形成不僅源於對於自然界現象的觀察,同時也是對於宇宙運行規律的研究和總結。從中國古代至今,陰陽的觀念在醫學、占卜以及其他領域中都有重要的應用。陰陽的理解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也指導著我們在生活中的種種抉擇。

以上就是關於「陰陽是什麼」的文章。

延伸閲讀…

陰陽- 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陰陽學説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