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之右的人」在反右運動中被劃為“極右分子”。那時,三年自然災害,餓死數千萬人,他們在牢裏更是餓得不行。他的“工作”就是去埋死屍。大炕上睡幾十個犯人,可能今天是睡在你左邊的,明天是睡在你右邊的,早上起來就是一個死屍。一天的工作就是把那一晚上死掉的人拉了去埋。
我父親很小就離開家。抗戰的時候,17歲就開始逃亡,到西南聯大當了流亡學生,在大二的時候自願退學,去替飛虎隊做翻譯。來美國以後跟着飛虎隊又是幾年,之後去唸書,加在一起在美國八年。中共建政後,燕京大學一再向他發出邀請,請他回去任教。當時他就是很愛國,覺得在這個戰亂之後的國家,他想回去幫着建設。當時李政道跟他是很要好的朋友。李政道説,他不願意回去」


巫寧坤的悲劇與反思
一位愛國知識分子的坎坷命運
一位已故的著名翻譯家、作家,他的名字叫巫寧坤。在他的一生中,經歷了無數的波折和磨難,尤其是在中國共產黨執政後的一系列政治運動中,他遭受了嚴重的打擊和迫害。他的故事,見證了那個動盪不安的時代,以及知識分子在其中的悲劇遭遇。
巫寧坤,1920年出生於江蘇揚州,他是美籍華裔翻譯家,最為人知的代表譯作是《了不起的蓋茨比》。在抗戰期間,他就讀於西南聯合大學外語系,期間他中斷了學業,選擇為美國飛虎隊擔任翻譯工作。隨後,他赴美留學,總計在美國度過了八年的時光。
中共建政後,燕京大學多次邀請他回去任教,他的愛國心使他決心回去參與國家的建設。然而,他很快就發現自己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而當燕大解散後,他更是遭受了嚴重的打擊。在肅反運動中,他被批鬥,而他的同事閻某在參加批鬥會後因為害怕被打擊而選擇自殺。
反右運動中,他被劃為“極右分子”,這標誌著他受到了更加嚴厲的迫害。在集中營中,他面臨着飢餓和死亡,每天的工作就是埋葬那些在飢荒中死去的人。
文革結束後,他獲得了平反,並在北京國際關係學院重新執教。他的英文回憶錄《一滴淚》記錄了他和家人在中國的悲慘遭遇,這本書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但在中國國內仍然是禁書。2019年,巫寧坤在美國去世。
巫寧坤的經歷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悲哀,他的故事提醒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不能讓悲劇重演。他的作品激發了人們對人權、民主和自由的思考,是當代文學的重要遺產。
巫寧坤的回憶錄《一滴淚》
《一滴淚》是巫寧坤的重要作品,這本書以英文寫就,記錄了他和家人在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苦難經歷,以及億萬中國人民的悲劇命運。書中揭示了反右運動、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等政治運動對知識分子的迫害,以及人民在這些運動中的苦難。
《一滴淚》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包括法文、德文、日文和荷蘭文等,但它在中國國內仍然被禁,讀者很難看到這本書的全部內容。這本書的出版和流傳,反映了作者對歷史的擔憂和對人權的呼籲。
在毛之右的人,是指那些與毛澤東意識形態相左的人。他們可能持有不同的政治立場、價值觀或信仰,與毛主義不完全相符。儘管毛主義在中國歷史上佔據重要地位,但在毛之右的人也有他們存在的價值。
在毛之右的人可能觸犯到毛派忠實支持者的敏感神經。有人認為,這些人是背離了中國革命價值觀的背叛者。然而,在一個成熟而開放的社會中,容納不同的意見是非常重要的。與毛主義不同的政治觀點可以促進辯論和對話,這是民主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毛之右的人可能包括持有其他政治思想的人,例如自由主義者、社會民主主義者或共和主義者。這些人可能認為,毛主義在某些方面有缺陷,需要進一步改善。他們也可能提出不同的經濟政策、社會福利制度或人權保障措施。這些觀點的衝突可以促進社會進步和改革。
在毛之右的人也可能是宗教信仰者。毛主義是一種具有強烈世俗主義傾向的意識形態,對宗教有所限制。然而,信仰是個人的自由,不應受到政治意識形態的限制。在毛之右的人可能堅持自己的宗教信仰,並在社會中發揮其正面作用。
總之,每個社會都應該容納不同的意見和觀點。在毛之右的人在中國社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對於推動社會進步和改革有著積極的貢獻。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意見,並在對話和辯論中尋求共識和和解。
延伸閲讀…
笑蜀:什麼是毛右?他們跟毛左共享毛的哪些精神遺產?
反右運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