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一種讓人恨得牙癢癢的常見疾病。餐餐清粥小菜口味不得不淡,吃得五根彷彿都清淨不少。感染性腸胃炎可分為兩種,細菌性與病毒性。無論是哪種,超過兩天沒改善就要儘快就醫。
腸胃炎的常見與處理
腸胃炎是一種常見疾病,症狀包括腹瀉、嘔吐、腹痛和絞痛。病毒是常見的病因,但細菌、寄生蟲和真菌也可能引起腸胃炎。在兒童中,輪狀病毒是嚴重腸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而成人則常見諾羅病毒和曲狀桿菌感染。
腸胃炎的類別與症狀
感染性腸胃炎可分為病毒性和細菌性兩種。病毒性腸胃炎通常伴隨著類似流感的發燒和肌肉痠痛,但症狀較輕,影響時間較短。細菌性腸胃炎則症狀較為嚴重,可能出現血便、膿便,也可能導致食物中毒。若出現血便、膿便、高燒不退、意識模糊等狀況,應盡快就醫。


類別 | 主要症狀 | 其他症狀 |
---|---|---|
病毒性腸胃炎 | 腹瀉、嘔吐 | 發燒、肌肉痠痛 |
細菌性腸胃炎 | 腹瀉、嘔吐、血便、膿便 | 高燒、意識模糊 |
上吐下瀉會導致身體失去大量水分和電解質,因此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建議使用電解質水或開水沖泡的電解質粉劑,避免飲用含糖量高的運動飲料,因為高糖分可能會刺激胃部並加劇發炎。若無電解質水,可以使用温水與運動飲料一比一稀釋後飲用,但盡量不要直接飲用冰凍的運動飲料,以免過度刺激胃部。在飲食上,盡量選擇低纖維、清淡的食物,避免高脂肪、高糖、纖維粗、難消化的乳製品和過度調味食物,這些食物可能會加劇腸胃炎症。當能夠排出固態糞便時,表示腸胃功能已恢復。
腸胃炎的治療與建議
- 飲食上選擇低纖維、清淡的食物。
- 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可使用電解質水或稀釋後的運動飲料。
- 避免高脂肪、高糖、纖維粗等難消化食物。
- 當症狀改善,腸胃功能恢復時,可以逐漸恢復正常飲食。
由於腸胃炎的治療方法普遍相似,醫生通常不需要進行檢驗來確定確切病因。預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避免接觸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以及與已感染病人過度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