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穀 五行」是我們健康飲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稻米作為五穀之一,在調養時有滋陰潤肺的功效,尤其是熬粥效果更佳。另外,高粱作為五穀之一,具有養肝益胃、收斂止瀉的功效,可炒成麪粉來服用。還有豆類,特別是黑豆,被譽為「腎之谷」,對補腎強身、解毒潤膚有益。讓我們在飲食中充分利用這些五穀五行,為身體帶來健康。
中華膳食文化中的五穀、五果與五畜
五穀的營養價值及其應用
稻米類涵蓋各種粳米、秈米、紫米、糯米等,在出現肺熱、咳嗽等症狀時,具有很好的滋陰潤肺的作用。尤其皮層營養物質豐富,調養中可特殊運用。養生用法:熬粥效果較好。南方農村習慣熬米湯,需潤肺調養時,可考慮只喝米湯不吃米粒,隨時可服用。


高粱的保健功效
高粱是五穀裏不可缺的配角,具有養肝益胃、收斂止瀉的功效,尤其是患有慢性腹瀉的人,持續吃一段時間後,會有良好的功效。養生用法:把高粱米加工成麪粉後炒熟,用開水調成稀糊每天早晚飯前服用。
豆類的養生特點
豆類形狀與腎相似,符合相似相補的道理。豆類中的黑豆被稱為“腎之谷”,中醫認為它具有補腎強身、解毒、潤膚的功效,對腎虛、浮腫有較好的食療作用。養生用法:泡發後打製成豆漿或煮粥,補腎以黑豆為好。
小麥的養心安神功效
小麥被稱為“五穀之貴”,燕麥、蕎麥更是高血壓心臟病調養之必備。中醫認為麥能養心安神、除煩去燥。對消除女性更年期綜合徵、自汗盜汗以及煩躁情緒有食療作用。養生用法:取帶皮的全小麥、燕麥或蕎麥,可單獨也可混合熬粥。
五果的選擇與用途
五果者,以五味五色配五臟。‘素問’指的五果是大棗、慄、桃、杏、李。這些果實作為水果,不僅可以生食,還可以製成果脯、罐頭等食品,同時果仁也具有食用價值。
栗子的介紹
一種落葉喬木,果實叫栗子,果仁味甜,可以吃。木材堅實,供建築和制器具用;樹皮可供鞣皮及染色用;葉子可喂柞蠶。
桃子的描述
一種果實作為水果的落葉小喬木,花可以觀賞,果實多汁,可以生食或制桃脯、罐頭等,核仁也可以食用。果肉有白色或黃色的,一般在亞洲最受歡迎的品種多為白色果肉,多汁而甜;歐洲、澳大利亞和北美洲的人則在歷史上喜歡黃色果肉較酸的品種。
「五穀」代表著農業文明的基石。稻米作為中國人的主食,被視為五穀之首。在古代,稻米的收成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稻米的豐收意味著國家的富饒和人民的安定。而小麥、大麥、高粱和豆類則構成了中國人的日常飲食結構。這些五穀的栽培和收成,不僅體現了農民們的辛勞與智慧,也展現了中國傳統農業文化的深厚底藴。
與之相對應的是「五行」的概念。五行理論認為自然界的狀態可以用金、木、水、火和土這五個元素來描述。每個元素在中國哲學中都有其獨特的意義和象徵。金代表了堅韌不拔的特質,木象徵著成長和生命力,水則象徵著流動和柔軟,火代表著熱情和能量,土則象徵著穩定和慈愛。這些元素相互交互作用,形成了一個生態平衡的體系。在中國文化中,人們相信著這種平衡的力量。
「五穀 五行」的結合體現了中國文化中人與自然之間的緊密關係。人們以五穀為食,而五穀的種植和收穫又依賴於自然的恩賜和調節。同樣,人們也受制於五行的力量。根據五行理論,人類的生活和身體也受到著金、木、水、火和土的影響。保持這種平衡,使得身心健康成為了古代中國文化中的重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