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吃魚對健康很有好處,尤其是深海魚類,它們含有豐富的DHA與EPA,這兩種不飽和脂肪酸對腦部和視力發育、預防慢性病等起著重要作用。根據高敏敏營養師的建議,不僅孩童,成年人也應該注重攝取足量的DHA與EPA,以維持認知功能和工作效率。


以下是高敏敏營養師推薦的十種魚類排行榜(每100g):
- 鮭魚:2160毫克
- 銀鱈魚:1600毫克
- 青花魚:1500毫克
- 鮪魚:1420毫克
- 秋刀魚:1300毫克
- 鰹魚:1200毫克
- 鯖魚:1100毫克
- 虎斑魚:1000毫克
- 鱸魚:900毫克
- 鱸魚:800毫克
這些魚類不僅富含DHA與EPA,還提供了其他各種營養成分,讓您的身體保持健康。
不論是透過魚油等保健品來補充營養,或是直接攝取深海魚類以獲得豐富的DHA和EPA,都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高敏敏營養師提醒,家長常説「吃魚會變聰明」,其依據源自於魚肉中富含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這些脂肪酸不僅對兒童的腦部和視力發育有幫助,對於延緩成年人感官退化也相當有效。此外,EPA還具有抗炎、預防血栓形成及降低慢性疾病風險等多重益處。高敏敏營師進一步指出,不只是小孩需要這些營養素,成年人若感到認知功能下降、工作效率降低,或是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適當食用以下10種魚類,將有助於補充體內所需的DHA和EPA:同時,高敏敏營師強調,魚肉不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有助於提升免疫力和強健肌肉,其脂肪成分也較低,有助於保持心血管健康。此外,魚類還含有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保護血管、滋潤皮膚及柔順頭髮等作用。由於魚肉纖維結構較短,相較於其他肉類更容易咀嚼、消化和吸收。根據台灣食藥署的建議,不同年齡層對魚肉的攝取量也略有不同:1至3歲的兒童建議每週攝取2份,4至6歲的兒童為3份,而孕婦則建議每週攝取7至9份(一份約為3根手指併攏的大小及厚度)。在台灣,我們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從海魚到淡水魚,品種繁多。然而,許多人在捕魚或吃魚時,往往無法確認魚類的正確名稱,這也導致了正名與俗名之間的混淆。長期研究基隆文史的曾子良教授指出,一句俚諺「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中,正確的順序應該是「九春子十烏喉」,這樣才符合台語的押韻特點。春子和烏喉同屬石首魚科,與鱸魚和黃魚一樣,含有大量對人體有益的耳石。雖然這些魚類的排名不是決定它們營養價值的關鍵,但保持俚諺的押韻性是記憶和傳播的重要方式。總之,無論是魚油攝取還是多吃魚類,都是保持健康的良好方式。透過瞭解不同魚類的特點和營養價值,以及適當的攝取量,我們可以更好地規劃日常飲食,以維持身體健康。
魚類排行榜是一個評比各種魚類的排名清單。這份排行榜不僅僅涵蓋了各種魚的種類,還展示了它們的特點和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性。
魚類排行榜旨在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不同魚類的生態和生命力。以下是魚類排行榜中的幾個重要成員:
1. 波魚
2. 紅繩魚
3. 鮭魚
以上只是魚類排行榜中的一小部分。這份排行榜確實展示了魚類大自然的奇妙多樣性。無論是在淡水還是海洋環境中,魚類在維護生態平衡和提供食物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希望這份魚類排行榜的文章對您有所幫助!
延伸閲讀…
台灣好魚排行榜
書摘精選》台灣好魚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