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好嗎?近來好嗎?」大家和陌生人見面時心情如何,是高興還是害怕?「討厭」、「嗯,會」、「討厭,好可怕」、「初次見面會很緊張」、「與其説是討厭,應該説不敢」……嗯,各式各樣的意見都有。
可能一方面害怕自己受到傷害,另一方面更害怕傷害到別人吧。心裡會帶點愧疚感,類似感到「不好意思,和我説話真是浪費你的時間」之類的負面想法。
我也曾經有過這種想法,和大家一樣。但就連曾經那麼怕生的我,現在卻也能成為廣播電台的主持人。請大家想像一下我的工作。或許有人會羨慕我們可以邊工作邊聽廣播,但作為一個主持人,基本上我們每天都要和陌生人見面和説話。
「可是我和吉田先生説話的時候,完全感覺不出你是害怕溝通的人耶?」的確,我被很多人問過這個問題。
溝通恐懼與自我張顯欲
與陌生人溝通時的情緒
當我們與陌生人見面時,心情究竟是高興還是害怕?對於這個問題,人們的回答各不相同。有人表示「討厭」,有人説「會緊張」,也有人直言「好可怕」。這種複雜的情緒可能源於對自身和對他人的傷害的恐懼,以及在溝通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愧疚感,例如自覺「不好意思,和我説話真是浪費你的時間」。這些負面想法或許每個人都有過。然而,即使是像我這樣曾被溝通恐懼所困擾的人,現在也能夠擔任廣播電台的主持人。這意味着我必須每天與陌生人見面並交談。也許有人會羨慕我的工作,認為我可以邊工作邊享受廣播節目,但實際上,作為一個主持人,我面臨的溝通挑戰是常人難以體會的。


溝通的本質
大多數人對溝通的定義可能是如何傳達自己的意思或是如何表現自己的想法。的確,這些是溝通的重要元素。但實際生活中,溝通過程往往會受到各種意外情況的影響,使得即使準備了完美的「標準流程」,也可能因為對方的不同反應而失去用武之地。因此,溝通的目的被視為是一種刻板印象,它強調了如何表現自我和滿足自我張顯欲。然而,自我張顯欲並非全然是負面的,它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慾望,很難被捨棄。重要的是,當我們專注於如何讓對方感到愉悦,並且真正為他們著想時,自我張顯欲自然而然地會減少。當我們的努力讓對方感到「這人真是為了我的利益考慮」時,我們內心對自我的執著便會減弱。
溝通的藝術
超越自我張顯欲
真正有趣的藝人或溝通高手,並不會一上場就急切地表現自己,而是會先揣摩對象的心情,即使內心有自我張顯欲,也會懂得如何控制和壓抑。這與我們對溝通的理解有所不同,即溝通不僅是為了傳達自己的想法,更是為了創造雙方的和諧和相互理解。這種相互的理解和共感,遠比單純的自我表現更能為溝通開闢新的可能性。
|
真正有趣的藝人絕對不會在出場時説:「謝謝,大家好!」
這句話體現了溝通的更高境界,即藝人首先要考慮對象的感受,而不是急於表現自己。這種以對方為中心的溝通方式,可能才是真正能夠為人類和世界帶來幸福的關鍵。
近來好嗎?這是我們常常問身邊的人的問候語。不論是家人、朋友還是同事,我們都關心他們的近況。近來好嗎?這個問題總是能夠拉近彼此的距離,讓我們更貼近一點,即使只是短暫的交談。
我們經常忙碌於生活的各種事務中,但總是別忘了關心他人。近來好嗎?這是一種表達關懷與關心的方式,讓我們知道對方的近況,並提供協助和支持。在忙碌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彼此照顧著、支持著,才能共同成長與進步。
近來好嗎?這個問題也反映了我們對於人際關係的重視。無論是家人、朋友還是同事,我們希望他們過得好、健康、幸福。問候語背後承載著我們的愛和關心,也能夠促進相互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近來好嗎?這個問候語不僅是問候,也是表達我們的關心和關懷。在這個快節奏、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有時我們只需要一句問候,一聲關心,就能帶來無限的温暖和力量。這個問候語總能點亮我們灰暗的心靈,讓我們感受到彼此之間的連結,彷彿置身於一個充滿愛與温馨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