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獅爺】一探風獅爺的故鄉,發現令人嘆為觀止的秘密!

【風獅爺】一探風獅爺的故鄉,發現令人嘆為觀止的秘密!

風獅爺,是設立在建物門、屋頂、村落高台的石獅公,用以避邪化煞。據説其起源可溯至漢朝山越居民信奉的神獸山貓爺。在亂世中,來自閩浙地區的船隻在逃難至金門時,面臨了巨大的風浪。然而,當居民拿出山貓爺神像祈福之後,風浪不僅停息,船隻也變得平靜穩固。由於山貓爺長相雄偉,類似萬獸之王獅,因此被稱為風獅爺。根據金門縣的傳説,這便是風獅爺的起源。

風獅爺:閩南、台灣及琉球的風神守護者

風獅爺 Play

風獅爺,這位閩南、台灣及琉球地區的守護者,歷經時代的變遷,仍然屹立在建築物的門庭、屋頂或村落的要塞之地,以其威武的姿態,守護著人們免受邪煞之侵。據傳,風獅爺的傳説可追溯至漢朝的山越居民崇拜的山貓爺,隨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風獅爺的形象逐漸演變為今天我們看到的石獅樣貌,成為了辟邪、化煞、招福的象徵。

風獅爺

風獅爺的起源與傳説

據金門縣政府的統計,現存的風獅爺共有68座,分佈在金沙鎮、金寧鄉、金湖鎮和金城鎮。這些石獅像的造型各異,從立姿到蹲踞,從細膩的雕刻到古樸的簡筆,每一座都獨具特色。風獅爺的面部表情或威嚴、或含笑、或猙獰,手部持物多變,有時握筆,有時持令旗或印綬,有的甚至提著一串錢幣。這些細節都賦予了風獅爺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寓意。由於風獅爺代表著雄性力量,其雕像偶有外露的雄性生殖器,或是以其他象徵性的物件來表現。

風獅爺與風害的抗爭

福建南部和金門地區的強烈東北風曾是當地居民的噩夢,長達九個月的風季使得居民的生產生活深受影響。據地方誌記載,古代金門本有四大林區,但由於鹽業開發、戰亂火焚和造艦需求,植被被大量砍伐,風害問題愈加嚴重。為了防風,居民設立了風獅爺來鎮風止煞。直至民國時期,政府開始大規模植林,風害才得以改善。

風獅爺的文化價值

風獅爺不僅是實用的風水設施,也是具有豐富文化價值的藝術品。它們見證了歷史的流轉,凝結了先民的智慧和信仰。在當代,風獅爺已成為旅遊觀光的重要景點,吸引著無數遊客前來探訪,感受其獨特的文化魅力。

「風獅爺,您永遠是我們的守護者,無論風雨,您都在這裡。」

風獅爺是台灣一種具有民間信仰色彩的藝術表演形式。在傳統的台灣習俗中,風獅爺代表著祥瑞和吉祥,被視為驅邪避兇的神獸。這種表演形式通常出現在節慶活動和慶典中,尤其在農曆新年期間特別普遍。

風獅爺通常由兩個人扮演,一個扮演風獅的頭部,另一個則扮演獅子的身體。他們會配合著音樂節奏,以躍動的舞姿和優雅的動作來展示風獅的魅力。整個表演過程充滿了節奏感和戲劇性,吸引了許多觀眾的目光。

風獅爺

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數百年前。根據一些歷史記載,風獅爺最早是來自中國大陸福建地區的一種表演形式。後來傳入台灣後逐漸融入了當地的文化和風俗,發展出了獨特的風格和表演方式。

如今,風獅爺在台灣依然非常受歡迎。許多地方的人們在重要的節日和特殊的場合會邀請表演團隊來進行風獅爺表演。這種表演形式已經成為了台灣獨有的文化特色之一,也是台灣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結來説,風獅爺是台灣一種具有特殊意義的藝術表演形式。它代表著祥瑞和吉祥,並在台灣的節慶活動和慶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果你有機會來台灣,一定要親眼見證一下這種精彩的表演,相信你會被它的魅力所吸引。

延伸閲讀…

尋訪風獅爺

風獅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