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不做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這句話深刻地反映了人們對自身行為的自我期許。所謂虧心事,即是指那些違背良心、道德或法律的事情。一個人若是從未做過任何違背良心的事,自然能夠胸懷坦蕩,無所畏懼。這句話源於魯迅的《天花的薔薇》,用來形容海瑞這位明朝的諫官,可説是恰如其分。海瑞以其正直不阿和清廉的政治形象,被譽為”海青天”,他的故事正是”不做虧心事”的最佳典範。


「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怕驚」
這句俗語出自明朝時期,形容一個人如果從來沒有做過違背良心的事,即使半夜有人來敲門,也不會感到驚慌害怕。這個道理可以用來比喻現代生活中,只要行事正直,就不用擔心受到恐嚇或驚嚇。
海瑞的故事
在明朝,有一位叫做海瑞的官員,以其正直和清廉著稱。海瑞生活在一個貧困的家庭,但他在二十多歲時就考中了舉人,並被派到浙江擔任知縣。他沒有被當時貪污成風的官場腐化,反而更加努力地審理案件,確保公正無私。因為他的公正和正直,他被人民稱為「海青天」。
海瑞的剛正不阿
海瑞對明世宗的荒廢朝政感到憂心,於是寫了一封奏章向皇帝勸諫。他預料到這可能會激怒皇帝,甚至危及自己的生命,但憑著「平生不作虧心事」的信念,他表現得無所畏懼。最終,他因為這份奏章被逮捕入獄,遭受嚴刑拷打。直到明世宗去世後,他才得到釋放。海瑞的這種剛正不阿的精神,體現了「夜半敲門也不驚」的品格。
冬至與聖誕節的比較
冬至是中國傳統節氣之一,而聖誕節則是西方的重要節日。雖然二者在文化背景和慶祝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這兩個節日在某些地區可能會在時間上有所重合。然而,這句俗語「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怕驚」與節氣或節日的關係並不大,更多是強調個人的品行和內心力量。
平生不作虧心事 | 形容一個人從不違背良心,行事光明磊落。 |
---|---|
夜半敲門不怕驚 | 比喻因為心懷坦蕩,所以不懼怕任何突發事件或外界的威脅。 |
海瑞的事蹟展現了「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怕驚」的真諦。他的剛正不阿和無畏無懼,為後人樹立了崇高的典範。
古語有云:”不做虧心事,不怕夜半鬼敲門。”這句話傳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即只要一個人行得正,坐得直,就不會害怕任何無端的是非或指控。所謂的虧心事,通常指的是那些違背良心、道德或法律的事情。一個人如果經常做這些事情,難免會心照不宣,害怕被人揭穿。因此,”不做虧心事”可以理解為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道德操守和法律意識,不做出違背良心和法律的事情。這樣的人自然會有一種心理上的平和與坦然,不必擔心會受到良心的譴責或法律的制裁。 不做虧心事,是一個人在世間行走的底線,也是保護自己心靈不受糾結的防線。
延伸閲讀…
白天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
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也不驚| 每日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