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中醫經絡學中,火主穴具有疏通下焦、理氣通肝的重要功效。此穴位深刺可達三分至一寸,專治各種手腳疼痛,並遵循「左用右穴,右用左穴」的原則。此外,火主穴對於心悸、心臟麻痹、神經衰弱、骨骼脹大等多種疾病也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通利下焦,疏肝理氣
穴位位置:
位於十四經肝經行間穴上五分,深度三至一寸


主治:
治療手腳疼痛(左右穴位交叉取用)、心悸、心臟麻痹、心臟病導致的頭痛、頭暈、神經衰弱、骨骼脹大、下顎疼痛、手腳疼痛、肝病、子宮炎、子宮瘤、胎衣不下、墮胎、難產
配伍穴位:
- 頭痛:靈骨、大白
- 下頜關節紊亂:三肩、骨關、木關、側三里、側下三里
- 腰痛、坐骨神經痛:水曲,配合導引行氣療法
- 膝關節炎:肩中、建中、雲白、李白、上曲、下曲、心靈
- 助產、催產:靈骨、大白、火包、婦靈、海豹
- 排寒濕:火串、火陵、火山、四花、通腎、通胃、通背
特殊注意事項:
若本穴出現青筋,則適宜放血治療。
治療手腳疼痛時,取用對側穴位(左病取右穴,右病取左穴)。
火硬穴與行間穴位置相近,切勿混淆。兩穴主治範圍不同,所屬經絡與穴性也不相同。
若火硬穴疼痛劇烈,可按壓或針刺對側火硬穴(倒馬),治療腰痛或坐骨痛,並配合導引行氣。
火主穴,別名火原穴、太乙穴,是腎經上的五輸穴之一,位於足底湧泉穴上5寸,內庭穴後1寸處,具有補腎壯陽、清肝明目、通經活絡等功效。
定位
- 從湧泉穴向上量5寸,橫向量1寸
- 內庭穴直後1寸
解剖
本穴位於足底腱膜深面,有腎經小分支、隱神經足底內側支、足底弓動脈的分佈,支配本穴。深部為跟腱、距骨、跟骨。
功效
- 補腎壯陽
- 清肝明目
- 通經活絡
- 調理月經
- 治療腰膝無力、遺精、滑精、白帶過多、月經不調、頭暈目眩、耳鳴耳聾、咽喉腫痛等
配伍
- 補腎壯陽:配太溪穴、腎俞穴
- 清肝明目:配太沖穴、承泣穴
- 通經活絡:配委中穴、照海穴
注意事項
由於火主穴位於足底,因此在按摩時要注意力度,避免過度刺激,以免引起不適。
延伸閲讀…
火硬穴
火主火硬的準確位置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