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漢朝高祖劉邦:開疆闢土的傳奇皇帝

【高祖】漢朝高祖劉邦:開疆闢土的傳奇皇帝

| 漢高祖劉邦(前256或前247年—前195年6月1日[2])​,本名季,生於戰國時代沛豐邑中陽裏(今江蘇豐縣)[3],為漢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平民(家世)出身的皇帝。秦末漢初的軍事家、政治家,參與西楚為首的反秦行動,成為諸侯之一。在楚漢戰爭中,漢王劉邦擊敗了西楚霸王項羽獲勝,統一了自秦朝滅亡後的天下,至此稱帝建立漢朝,進入西漢時期。

其他漢朝皇帝在史書都記有其名字,《史記》與《漢書》只記載其字為季,其長輩皆稱他為劉季,未記載其名。至東漢荀悦《漢記》中才記載其名為邦,顏師古認為臣下為避諱把“邦”這名改稱為“國”[4]。司馬貞引用項岱説法,認為高祖本名劉季,登位後方才改名為邦[5]。

中國學者陳垣[6]與日本學者瀧川資言[7]認為這由於避諱的緣故,邦字避用,所以《史記》與《漢書》不寫出他的本名。日本學者佐竹靖彥認為劉邦出身平民,本無名字,成為皇帝後才有名與字[8]。

劉邦家族為世襲文吏,成年後通過考試,任泗水亭長[9]。在劉邦率領沛縣子弟起兵反秦之初,其手下蕭何、曹參、樊噲等,依照楚國舊制,推選其為沛公,即沛縣縣令[10]。曾為西楚項梁下屬,因先第一攻破武關,進入關中,經項羽分封為漢王,領有漢中。

建立西漢後,稱皇帝。他在過世之後,其子漢惠帝即位之際,為他建立高廟,亦在各郡國建立高祖廟以奉祠劉邦,並上尊號為漢高皇帝[11][12]。《史記》稱其為漢高祖[13],後來的著作如《漢書》、《漢紀》皆沿用高祖的稱號,成為最通行的稱呼。此外,《漢書》另稱其為漢高帝[14],《漢紀》又稱其為高祖皇帝。張晏認為,帝王諡號中並沒有“高”的封號,漢朝應是以其作為漢之太祖,為表崇他的貢獻,故特別稱為高祖[13]。

自賈誼開始,主張應以太祖作為劉邦的廟號。至漢景帝時,首次將劉邦定為太祖。但在漢朝時,帝王的廟號與諡號又多次爭議及變化。至漢元帝時,重訂太廟的祭祀禮儀,把高廟重建為帝者太祖之廟,訂劉邦的廟號為太祖。至王莽時,首次稱唿他為太祖高皇帝。民間著作如劉向《説苑》等,仍習稱其為高祖。在新朝末年,民間起義時,如隗囂等,也稱其為高祖[15]。東漢初年,光武帝恢復高廟,以高祖之名祭祀[16]。東漢至魏晉南北朝間,如《三國志》等著作中,仍稱其為漢高祖,使用太祖稱謂的風氣不盛。

高祖 Play

至宋朝司馬光《資治通鑑》,根據廟號與諡號聯稱的用法,採用太祖高皇帝這個稱號,閻若據在《尚書古文疏證》中也主張應稱為太祖高皇帝。

劉邦出生年代,自古有兩種説法,依皇甫謐説法推算,出生於公元前256年[17],依顏師古《漢書集註》引用傅瓚記載,推算生於公元前247年[18]。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學界主流支持生於公元前256年的説法,日本學者鶴間和幸支持應生於公元前247年[19]。

《史記》記載劉邦家鄉為沛豐邑中陽裏,傳統上以此為他的出生地。沛豐邑,在漢朝為沛郡豐邑,在秦朝為泗水郡沛縣豐邑。豐邑古為豐國,在春秋時代為宋國領土,在戰國時代則有兩種不同記載。據秦簡記載,秦朝泗水郡原為楚國領土,沛縣與豐邑皆為泗水郡所轄,近於楚國首都壽春。鶴間和幸據此認為,豐邑原為楚國領土,劉邦家族應為楚國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者李開元也支持這個説法[20][21]。

《史記》中對劉邦家世未有詳細記載,其父親劉太公與母親劉媪皆沒有明確名字留傳,不像貴族出身。在秦帝國時,劉邦為泗水亭長,為低階世襲文吏,非為貴族,因此鶴間和幸與佐竹靖彥等學者主張劉邦家族為普通農民主張。

據《漢紀》與《漢書》記載,沛豐邑原屬於魏國[22]。楊寬在《秦漢史》中考證豐邑原為魏國領土,劉邦家族應為魏國人。在劉向時,劉邦的家世被上追到陶唐氏堯,在夏朝時豢龍氏中的劉累為其先祖,在晉朝時為範宣子家族。在魯文公時代範氏遷到秦國。在秦國滅魏時,從大梁把魏國居民遷往豐邑,劉邦祖父被封為豐公。據此記載,劉邦家族應為晉國與秦國的低階貴族[23]。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者李朝陽[24]、李全華[25]、陳蘇鎮[26]、李祖德[27]等人皆主張劉邦出生於魏國首都大梁(今中國河南開封市),在魏國滅亡後,才隨家人遷居至沛縣。

高祖

劉邦家中兄弟四人,長兄為劉伯,次兄劉喜,劉邦為幺兒。家中還有一個異母弟劉交。

劉邦出生於前256年或前247年[2]。劉邦少年時仰慕信陵君,但未及成年,信陵君便亡故。之後信陵君舊門客張耳為外黃令,招徠門客,劉邦因而到大梁往投張耳門下為門客,並與之結交為友。[28]不久魏國滅亡,張耳不願事秦而改名換姓逃亡,劉邦亦返回家鄉。

劉邦登帝位後,只要途經大梁,多半會祭祀信陵君[29];在楚漢戰爭期間,張耳為常山王,被他的故友陳餘所敗,張耳為此事故投奔劉邦。

而後劉邦在秦都咸陽服徭役時見到秦始皇出遊,發出了:“嗟乎,丈夫當如此也”的感嘆。

劉邦早年有一名外婦曹氏,生下長子劉肥,但並未正式妻,故劉肥並非嫡子。之後單父縣的閥門呂公因避仇而移居沛縣,縣內士紳豪傑,皆往祝賀。主吏蕭何負責排定門客的座次,要求賀禮不到一千銅錢的客人,都坐在堂下。亭長劉邦認為沛縣諸官吏也沒什麼的,就自稱獻“賀錢一萬”,其實一個銅錢都沒有帶來。呂公看到劉邦的面相後大吃一驚,覺得他將來定是個不平凡的人物,因此引入堂內就座。蕭何告訴呂公:“劉邦只會説大話,沒什麼成就。”但呂公不以為然。劉邦坐在上賓座位後,就大聲調侃其他沛縣官吏。呂公對劉邦説:“我很會看面相,但是沒看過像你這麼相貌不凡的,我有個女兒(即呂雉),希望你願意接受她當你的妻子。”事後呂公的妻子呂媪很生氣,説:“你以前説你這個女兒很難得,一定要嫁個非常好的丈夫。沛縣縣令對你好到這程度,你還不肯把女兒嫁給他,現在居然要把她嫁給劉邦?”呂公説:“這不是你婦道人家懂的事。”最後還是把女兒嫁給劉邦。[30]呂雉後來生了漢惠帝劉盈和魯元公主。

劉邦為亭長時,經常請假回家到田裹去。有一次呂雉和孩子正在田中除草,有一老者經過討水喝,呂雉讓他喝了水,給他飯吃。老者給呂雉相面説:“夫人是天下貴人。”呂雉又讓他給兩個孩子相面,見劉盈,説:“夫人尊貴的原因,是因為這個男孩子。”又給魯元公主相面,同樣也是富貴面相。老者走後,劉邦正巧從旁邊的房舍走來,呂雉就把剛才能那個老人給她們看相的情形,告訴了劉邦。劉邦問這個人在哪,呂雉説:“還不遠。”於是追上了老者,問他剛才的事,老者説:“剛才的夫人、孩子的樣貌都像您,您的相貌貴不可言。”劉邦道謝説:“真的像您説的那樣,我一定會不忘您的恩德。”等到劉邦顯貴的時候,卻再也找不到當初那位老者。[30]

前210年十月劉邦奉命押解犯罪人到驪山,途中有不少人逃脱,因為當時讓犯罪人逃脱是重如死罪,所以劉邦索性放走所有人,劉邦也因此逃亡,當時逃犯中有十餘人願意跟隨他一同逃亡,也得成為未來起義的部分勢力。一行人路遇一條大白蛇擋路,劉邦一怒之下就提劍把蛇斬殺,突然出現一個老婆婆啼哭,自稱:“我兒是白帝之子,化成白蛇躺在路上,卻被赤帝之子殺死了。”隨即將消失。由於秦始皇的先祖秦襄公説自己是白帝的後裔,大家都認為劉邦被賦予取代秦朝的天命,是為“斬蛇起義”。

秦始皇常説“東南有天子氣”,乃東遊欲以厭勝之。

劉邦自認始皇東遊是針對他,於芒碭山山澤落草為寇。[30][31]

秦二世元年七月(前209年),陳勝與吳廣因為下雨誤期,害怕受到秦朝法律處罰,率領約九百名役夫在蘄縣大澤鄉(今安徽宿州東南劉村集)起事,是為大澤之變。當時許多郡縣的仕紳殺死了郡守、縣令,以呼應陳勝,沛縣縣令驚恐,欲呼應陳勝,於是主吏蕭何、獄掾曹參等勸縣令召回劉邦。縣令答應,於是派樊噲往招劉邦。劉邦至沛,而縣令反悔,於是劉邦率約百人於沛縣城外射箭夾信,説服城內人誅殺縣令。劉邦多次推讓後被眾人立為沛縣縣令,自稱沛公,徵發縣中約三千子弟,攻佔沛縣等地。[30]

劉邦起事後,攻胡陵(江蘇沛縣龍固鎮)、方與,還守豐。秦泗水郡[32]郡監“平”將兵圍豐,為劉邦軍所破。接着劉邦命雍齒守豐,親率軍攻薛,泗水郡郡守“壯”戰敗逃到戚(今山東微山),不久為沛公左司馬曹無傷所殺。劉邦還軍亢父。至方與,魏國丞相周巿來攻方與(今山東魚台),雍齒佔據豐邑,歸降周巿,劉邦攻豐邑,不能攻下。

時東陽寧君、秦嘉在留邑(今沛縣東南)立景駒為王,劉邦欲往投奔,並借兵再度攻擊豐地,路上遇到了張良。章邯的偏將司馬夷往北方進兵,拿下了楚地,在相地屠城,進兵碭郡。東陽寧君與沛公率軍,向西迎擊,在蕭邑之西與司馬枿交戰,不利,劉邦退回留邑休整,獨自分兵擊敗司馬枿獲得勝利,使秦軍退往碭縣東邊,三天攻下碭縣,再以周勃先登攻克下邑,回師聚兵於留邑,接着三天攻取碭郡,得兵五、六千人,此時的劉邦約有九千士卒,接連攻取下邑,還軍攻豐邑,不能攻下。

此時楚國起義軍首領項梁在薛城,沛公劉邦率騎兵百餘人前往跟隨,項梁給予劉邦士卒五千人、五大夫等級的將領十人,劉邦反攻豐,拔之。雍齒逃亡魏國。

在得知楚王陳勝已經確實已死的消息,以及秦嘉立景駒為楚王,項梁為爭取楚國父老的民心,把在外諸將召還薛城,共立楚懷王之孫熊心,亦稱“楚懷王”,史家稱楚後懷王,項梁自命為武信君。六月,章邯破殺魏王魏咎、齊王田儋於臨濟。七月,劉邦攻亢父。章邯包圍田榮於東阿。劉邦隨項梁率軍前往救援,打敗了章邯。劉邦及項羽繼續追擊秦軍至城陽,屠城[33],駐紮在濮陽東,再次和章邯軍交戰,打敗了秦軍。章邯軍再次聚集,守濮陽、環水。劉項聯軍離開,去攻定陶。八月,定陶無法攻下,往西攻擊到雍丘,與秦軍戰,大破秦兵,五大夫曹參從劉邦攻殺三川郡郡守李由,李由地位顯赫,是秦丞相李斯之子。項羽、沛公還師攻外黃,未下。

九月,項羽、劉邦攻陳留時,聞定陶之役中章邯擊殺項梁,士卒驚恐。劉邦、項羽及呂臣徏楚懷王從盱台遷都彭城。呂臣軍駐彭城東,項羽駐軍彭城西,劉邦駐軍碭城。

秦二世二年閏九月(前208年九月),楚後懷王遷都彭城,並將其羽、呂臣等諸軍的兵卒收歸自己率領,命沛公劉邦為碭郡首長,封武安侯,率領碭郡的軍隊。又封項羽長安侯,建國於魯,號稱“魯公”。呂臣為司徒,其父呂清為令尹。時秦兵圍趙甚急,趙國數向楚王請求救兵。楚王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北上救趙。而沛公率軍西攻秦兵。懷王與將軍們約定,誰先進入關中,就可以在關中稱王,但當時秦兵強大,常乘勝逐北,諸將都認為西入關攻秦沒有好處,都不願去,只有項羽因為叔父項梁之死,非常有意願入關攻秦。但楚後懷王及其他諸將都認為項羽為人不可取,為了報叔父之仇一定屠城,不準項羽參加西征,於是沛公獨自領軍西征。

次月,即秦二世三年十月(前208年十月,秦制以十月為歲首),劉邦率軍西征,收項梁、陳勝散卒,由碭郡到達成陽,與槓裹的秦軍僵持,擊敗了王離所率之秦軍,接着在成武南攻王離及東郡尉,大破之,揭開了楚軍反攻的序幕,併為宋義軍的進攻,掃除了前方的障礙。十二月,還至慄縣,遇到了“剛武侯”(一説即是“剛侯武”,司馬遷筆誤),劉邦奪取了“剛武侯”的部隊,收編了四千餘人,與魏國將軍皇欣、申徒武蒲之軍合攻昌邑,未下,只好繞道至高陽。同期王離開敗給劉邦,後來聽章邯之令去圍鉅鹿,項羽跟諸侯聯軍在鉅鹿大破秦軍,俘獲王離,招降章邯。

秦二世三年二月(前207年二月),在昌邑遇彭越,與彭越軍合攻昌邑,未下。在高陽,酈食其、酈商兄弟來投奔,酈食其説服劉邦襲陳留,掠奪秦兵的糧食,因此封酈食其為廣野君,然後劉邦與酈商一起攻擊開封,卻攻不下,只好繼續向西前進,三月劉邦來到陳留西約30公里的開封,與秦大將趙賁大戰,大破趙賁。在白馬、曲遇大破秦將楊熊,楊熊逃到滎陽,秦二世遣使斬殺楊熊示眾。四月,劉邦攻打潁陽,並破潁陽,通過張良,又佔領了韓國的轘轅關。四月劉邦拿下轘轅後,劉邦率領軍由轘轅攻進了洛陽盆地。這時候,趙國的別將司馬卬正想渡過黃河,進入函谷關。劉邦就向北拿下平陰,截斷黃河渡口,向南進軍,與秦軍在洛城東方戰鬥,再次大破趙賁大軍。

六月,與南陽郡守呂𬺈交戰,攻取南陽郡,呂𬺈逃到宛城,劉邦想要放棄追擊,但張良説如此將使腹背受敵,一定要先破宛城,劉邦於是攻擊宛城,呂𬺈本來要自刎,他的舍人陳恢建議投降,呂𬺈答允了,劉邦封呂𬺈為“殷侯”,封陳恢食邑一千户,然後劉邦繼續西進,所經過的城紛歸順。到了丹水的時候,秦國的的高武侯戚鰓、襄陽侯王陵也在西陵投降了,劉邦於是回過頭來攻打胡陽,遇到了番君吳芮的副將梅鋗,就跟梅鋗一起拿下了析縣和酈縣。劉邦派遣甯昌出使秦地,甯昌還沒回來。

這時,鉅鹿之戰結束,秦將章邯向項羽投降。

趙高刺殺了秦二世後,派人向劉邦説,願意割地給劉邦,劉邦認為有詐,而且趙高奸詐不可信,非但不答應,還處死了秦使者,同時加快攻擊的腳步,用張良計謀,派酈生與陸賈去遊説、行賄武關的秦將,卻乘機偷襲武關。劉邦攻武關後,八月,劉邦在經過連續舉動後,攻破秦國的東南門户,位於丹水河谷的險要武關,秦王子嬰即位,隨即便刺殺趙高,並發動關中所有軍隊並派大軍據守嶢關、藍田之戰中劉邦擊敗秦軍最後一支大軍,入秦。秦廷大為震動,劉邦最後抵達霸上。

子嬰駕素車白馬於軹道投降,劉邦反對方眾將的建議,不願處死子嬰,只把他俘虜而已。

漢元年十月(前207年十月),秦王子嬰於軹道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史家一般以此月為“漢元年”開始。

劉邦見到秦國的皇宮富麗堂皇,就想要入住秦宮中享受榮華富貴,被樊噲、張良所諫阻。於是劉邦乃下令封閉秦王的王宮府庫,還軍霸上,而蕭何則收了秦朝的地圖、户籍資料等。劉邦召見咸陽附近的父老、豪傑,慰勞他們説:“你們忍受秦朝苛法已經很久了。”然後與他們約法三章,把苛法全部廢除,並令吏人仍守舊職。同時也拒絕了秦人的犒勞。劉邦此舉,大得秦人之心,秦人唯恐劉邦將來不為秦王。

有人告訴劉邦説:“秦國比六國富裕十倍,地形易守難攻。聽説章邯投降了項羽,項羽要讓章邯到關中稱王,章邯一來,你就沒法稱王了,趕快守住函谷關,不要讓諸侯們進兵。”劉邦採納提議,命人守函谷關。十一月中旬,項羽率諸侯聯軍進至函谷關,聽聞劉邦已定關中並派人守住了關口,大怒,下令黥布等攻破函谷關,十二月,至戲(今陝西西安),欲攻劉邦。而劉邦軍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向項羽告密,項羽更怒。而項伯因與張良是好友,獨自前往劉邦軍欲勸張良離去,否則將被亂軍殺

高祖

秦漢高祖

朝代 統治者 年號 在位時間
秦朝 劉邦 漢高祖 前207年 – 前195年

漢高祖劉邦

漢高祖劉邦是中國漢朝的開國皇帝,也是漢族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他出生於西元前256年,原為沛縣亭長。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後,劉邦率領鄉民加入項羽陣營,與秦朝作戰。

起義成功後,項羽建立西楚霸業,將劉邦封為漢王,封地於漢中。然而,劉邦不滿項羽的統治,遂於前202年發動反楚戰爭,並於前206年打敗項羽,統一中國。

建漢稱帝

統一中國後,劉邦於前202年在氾水即皇帝位,建立漢朝。劉邦在位期間,採行一系列措施鞏固統治。首先,他廢除秦朝的苛政,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讓天下得以恢復元氣。其次,他分封功臣和宗室為王,以鞏固政權。第三,他重視經濟發展,鼓勵農桑和工商。此外,劉邦還制定了許多法律制度,健全國家體制。

軍事成就

劉邦不只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他在楚漢戰爭中,多次擊敗強敵項羽,最終稱霸天下。劉邦在用兵方面,注重知己知彼,能善用計謀,並因勢而變。他善於收買人心,能團結部屬,並善於激勵士氣。

文治教化

劉邦並不只是注重武力,他也重視文治教化。在他統治時期,採行黃老之術,崇尚道家思想。他尊重儒學,任用儒臣,並建立太學,為漢代的儒學復興奠定了基礎。此外,劉邦還重視文化事業,他在汲郡置太史令,負責收集整理中國典籍,造就了中國史上著名的《史記》。

延伸閲讀…

劉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高祖_百度百科

高祖功業

劉邦在位八年,期間平定諸侯之亂,擊潰匈奴入侵,建立起一個幅員遼闊、經濟繁榮的帝國。他所創建的漢朝延續了400多年,成為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王朝之一。後世將劉邦譽為「漢高祖」,肯定其建國的功勳。

評價

漢高祖劉邦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他出身卑微,卻能成就帝業,顯示出其過人的勇氣、謀略和領導才華。劉邦在位期間,採行了許多惠民政策,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政治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