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劭】字源於《説文》與《小爾雅》,本意為勉勵,後引申為讚美與高大。


本義:勉勵
- 【漢書·成帝紀(8)】:”先帝劭農,薄其租税。”(先帝鼓勵農民,減輕他們的賦税。)
- 【辭源】:勖勉。
引申義:讚美
- 【揚子·法言(9)】:董仲舒之才之劭也。(讚美董仲舒的才能。)
- 【潘岳·楊武仲誄(10)】:雋聲清劭。(讚美楊武仲的美德。)
引申義:高大
- 【《漢書·卷一○·成帝紀》】:「先帝劭農,薄其租税。」
- 【正字通】:意為高大。
音近字
- 翹:同音不同字,意為向上翹起。
- 饒:音近,意為眾多。
表格:劭的意義演變
字義 | 出處 | 例句 |
---|---|---|
勉勵 | 漢書·成帝紀 | 先帝劭農,薄其租税。 |
讚美 | 揚子·法言 | 董仲舒之才之劭也。 |
高大 | 正字通 | 無 |
音近字 | 無 | 翹、饒 |
劭意思:古代漢語中的音譯借詞
劭意思:音譯借詞的定義
劭意思,是古代漢語中的一種音譯借詞,是指從外語借入的詞彙,並按照其發音直接轉寫成漢語漢字,而不賦予新的意思。
劭意思:特點和作用
- 源自外語:劭意思源自古代漢語以外的語言,如西域語、梵語等。
- 音譯轉寫:採用音譯法,按照外語發音直接轉寫成漢語漢字。
- 無固有含義:劭意思本身不具有固有的漢語意思。
- 表達外域概念:用於表達外域文化、器物、人物等概念,充實古代漢語的詞彙。
劭意思:使用例句
劭意思 | 漢語解釋 | 出處 |
---|---|---|
真檀 | 檀香木 | 《後漢書·西域傳》 |
石蜜 | 蔗糖 | 《洛陽伽藍記·卷二》 |
婆羅門 | 印度教祭司 | 《大唐西域記》 |
胡牀 | 有靠背坐具 | 《南史·卷六十八》 |
劭意思:分類和研究
劭意思可依據其來源語進行分類,主要有以下幾類:
- 西域語劭意思:如真檀、胡牀等,源自西域各國的語言。
- 梵語劭意思:如婆羅門、石蜜等,源自梵語。
- 其他外語劭意思:如彌亞(波斯語)、契丹(契丹語)等,源自其他國家或民族的語言。
此外,劭意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下列幾個方面:
- 音譯規律分析:探討外語發音是如何轉寫成漢語漢字的。
- 詞彙語義演變:研究劭意思在漢語中使用後,其含義的變化和發展。
- 文化交流影響:通過劭意思的使用,瞭解外域文化對古代漢語和漢文化的影響。
總結
劭意思是古代漢語中重要的音譯借詞,它不僅豐富了漢語的詞彙,也反映了古代中國與外界的文化交流與融合。通過對劭意思的研究,我們可以深入瞭解古代漢語的發展歷程和中國古代社會的文化交往。
延伸閲讀…
劭_百度百科
劭字五行屬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