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出口商品排行】清末何種商品最暢銷海外?出口商品大揭密!

【清末出口商品排行】清末何種商品最暢銷海外?出口商品大揭密!

民國時期進出口商品貿易結構變遷

民國年間,中國進出口貿易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原先主要進口洋貨的數量與價值均發生顯著變化,進口商品結構也隨之發生了較大改變。1901年至1936年間中國主要進口商品量(值)變動情況可參考下表。

清末出口商品排行 Play

商品 1901年 1936年 變動百分比
棉紡織品 60.7% 23.4% -61.6%
糧食 12.3% 26.5% +115.4%
棉花 3.9% 10.5% +169.2%
煙葉 4.3% 8.3% +93.0%
機器 7.7% 17.2% +123.4%
車輛 2.6% 7.1% +176.9%
化學產品 1.4% 4.8% +242.9%
電器材料 0.9% 3.2% +255.6%
染料 1.2% 3.5% +191.7%
鋼鐵 4.1% 9.5% +131.7%
其他金屬 1.2% 3.4% +183.3%

進口貿易方面,清末民初時期的中國主要以直接消費資料為主,而出口貿易以農產品原料及手工製品、半製品為主。這種反映殖民地性質貿易的基本格局在民國年間仍然存在,但進出口的具體商品結構發生了一些變化。

清末出口商品排行

出口貿易方面,在國際競爭日益加劇的情況下,中國傳統的出口商品如生絲、茶葉等,由於生產組織落後、技術發展緩慢,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越來越處於不利的地位。同時,由於世界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對中國的豆類、棉花、芝麻、植物油、牛皮、羊毛、豬鬃等農產品及礦產原料需求大大增加,導致中國出口商品品種增加和出口商品結構發生很大變化。

總的來説,民國時期的進出口商品貿易反映了中國境內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進口結構中經濟生產資料的比重逐步提升,反映了中國產業轉型的趨勢;而出口結構中依舊以農產品原料為主,體現了中國外貿依存度與經濟發展水平之間的密切聯繫。

表格:

年份 進口商品 進口值 出口商品 出口值
1901 棉紡織品 121.4百萬兩 生絲 75.6百萬兩
1936 機器 172.0百萬兩 豆類 78.2百萬兩
棉花 67.0百萬兩
植物油 39.1百萬兩
芝麻 33.5百萬兩
茶葉 25.3百萬兩

清末出口商品排行:瞭解晚清外貿結構

清末出口商品排行反映了晚清外貿的產業結構和商品特點,對瞭解當時的經濟發展和國際貿易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主要出口商品及其特點

根據海關統計資料,清末主要出口商品如下:

順序 商品 特點
1 茶葉 中國傳統出口大宗商品,外銷歷史悠久,以品質優良聞名
2 絲綢 中國絲綢馳名世界,以其精緻的工藝和優美的花紋著稱
3 棉花 清末重要的工業原料,主要出口到歐美等地
4 生絲 絲綢的原料,出口量逐年增加
5 豆類 清末重要的糧食作物,出口量較大
6 呢絨 以毛製品為主要原料的紡織品,出口量不斷上升
7 羊皮 中國西北地區特產,主要出口到歐美等地
8 豬鬃 中國傳統出口商品,以質量優良著稱
9 桐油 木材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油脂,主要出口到歐美等地
10 油菜籽 油料作物,出口量逐年增加

外貿結構變化

清末出口商品排行隨著時代發展而發生變化。早期,茶葉和絲綢是外貿的主導商品。隨著工業化進程加快,棉花、生絲等原料商品的出口逐漸增多。清末,呢絨、豆類等新興商品的出口量也大幅度增加。

主要出口市場

清末的主要出口市場為歐美等發達國家。英國是最大的出口市場,其次是美國、德國、法國等。這些國家對中國的茶葉、絲綢、棉花等商品需求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