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字】揭秘「廷」字的奧妙:從漢典到深入淺出的解釋

【廷字】揭秘「廷」字的奧妙:從漢典到深入淺出的解釋

廷,朝中政令之所

廷,朝中政令之所,為君主時代,君王發佈政令之地,有封建時代國君處理政務之意。而今稱國家行政之地為朝廷,皇宮內則稱宮廷。

唐代詩人杜甫有詩「彤廷分帛本寒女」之句,以彤廷喻指朝中。門庭是指官府或王府大門外的空地,亦有公堂之意。官署為地方官吏辦公場所,如縣廷。

廷字 Play

院子亦稱廷,詩經有「子有廷內」之句。戰國時期,門廷富庶者,甚至有「門廷車騎以千數」之景。至於朝廷官員之座次為廷位,唐代韓愈所言「移官府廷」,即轉任地方官職。

廷字

廷意為平正,秦代設有廷尉一職,負責掌管刑獄,因治獄貴平,故以廷為名。

廷字在歷史與文化中的演變

「廷」字出現在漢字中已有久遠的歷史,其繁體字「廷」由「彳」和「鼎」組成。在古代,「彳」代表行走,而「鼎」則象徵權力。「廷」字的本義為人臣朝見君王或百官議事的場所,即現今所稱的「朝廷」。

隨著歷史發展,「廷」字的含義逐漸擴展。在《説文解字》中,記載了「廷」的六種含義:

序號 含義
1 朝廷
2 殿堂
3 州郡官廳
4 學校
5 庭院
6 臉部

其中,較為常見的含義有:

朝廷與議事場所

「廷」字作為「朝廷」的代稱,最早出現於商代。商朝設有「廷評」,即由君王召集大臣商議國事。後來,「廷」字專指君王議事的地方,如《禮記·曲禮上》雲:「朝廷之上,有不爭」意指朝廷之上不可爭執。

殿堂與官廳

古代的宮殿中設有「廷堂」,供帝王會見羣臣或舉行儀式之用。此外,「廷」字也用於指代州郡官廳,如漢朝設有「太守廷」,是郡太守的辦公場所。

學校與庭院

「廷」字有時也用於指代學校,如《論語·先進》中記載:「子路入,子曰:‘由,貢何如?’對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子曰:‘好古敏求,此以亡或矣。仁者,其言也訒?’”其中「貢」指孔子弟子公冶長,其回答「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表明了他即使做下人教書育人也在所不辭。「廷」字也在民間用來指代庭院,如「大庭廣眾」中的「庭」即指院落。

表格總結

含義 例子
朝廷 朝廷之上,有不爭
殿堂 子路入,子曰:‘由,貢何如?’對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子曰:‘好古敏求,此以亡或矣。仁者,其言也訒?’
官廳 漢朝設有「太守廷」
學校 貢何如?’對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子曰:‘好古敏求,此以亡或矣。仁者,其言也訒?’
庭院 大庭廣眾
臉部 遂登廷而擊之,傷廷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