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通寶:清帝盛世下的珍貴錢幣】
[清代乾隆皇帝於公元1735年登基,勵精圖治,創造了封建社會的輝煌盛世。民間傳聞配戴「乾隆通寶」錢幣可驅邪避災,因其與「錢龍」諧音,深受後世收藏家青睞。乾隆年間鑄造的銅錢種類繁多,其上記載著幣值和滿文。]


乾隆通寶分類與價值
不同類型的乾隆通寶價值不一:
類型 | 特徵 | 價值 |
---|---|---|
乾隆通寶闊緣大樣 | 存世量稀少 | 約 1,000 元 |
乾隆通寶花錢機制幣 | 價格適中 | 約 310 元 |
乾隆通寶背安南異通 | 與其他種類價格相近 | 約 180 元 |
乾隆通寶背滿文光緒 | 市場價格較低 | 約 80 元 |
乾隆通寶工頭通降點蘇 | 存世量最多,價格最低 | 約 25 元 |
鑑定乾隆通寶真偽
鑑別乾隆通寶的真偽至關重要,主要依據其紋理和形狀特徵:
- 真品銅錢製作精良,紋理清晰,線條流暢。
- 偽品多採用機器鑄造,紋理模糊,線條粗糙。
- 真品錢幣大小、厚度適中,手感沉重。
- 偽品往往體型偏大或偏小,重量輕浮。
收藏建議
建議收藏者選擇品相良好的乾隆通寶進行長期收藏,因其存世量較稀少,其價值隨著時間推移有望增長。
乾隆銅幣:清朝制錢之翹楚
乾隆銅幣是清朝乾隆年間鑄造的制錢,其品種繁多,品質精美,堪稱清代制錢中的翹楚。本文將介紹乾隆銅幣的歷史、鑄造特徵、主要品種及收藏價值。
歷史沿革
乾隆銅幣始鑄於乾隆二年(1737年),至乾隆六十年(1795年)止,鑄造長達58年之久。由於乾隆皇帝崇尚經濟發展,重整幣制,因此乾隆銅幣的鑄造成色較高,發行量也較大。
鑄造特徵
乾隆銅幣通常呈圓形,有方孔,直徑一般為24-25毫米,重約3.3克。錢幣正面鑄有楷書「乾隆通寶」四字,字體端正,筆畫勁健。背面大多鑄有滿文「ᠪᠣᠣ
징 ᡤᡳᠶᠠᠨ
」,意為「寶清」。此外,乾隆銅幣還有一些特徵:
- 爐座形制:乾隆銅幣有大小爐座之分,大爐座錢幣較為罕見,價值也較高。
- 邊輪:錢幣邊緣有寬、窄、粗、細等不同形制的邊輪。
- 穿孔:錢幣方孔多為圓形,也有方形、圓角方形等特殊穿孔。
主要品種
乾隆銅幣品種繁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品種 | 特徵 | 收藏價值 |
---|---|---|
當十制錢 | 背面鑄有「當十」二字 | 較為罕見,價值較高 |
朝鮮制錢 | 背面鑄有「朝鮮」二字 | 鑄量較少,價值不菲 |
寳康通寳 | 乾隆九年(1744年)鑄造,背面鑄有「寳康」二字 | 稀少珍貴,價值極高 |
收藏價值
乾隆銅幣因其鑄造精良、品種繁多,深受收藏家的喜愛。保存良好的乾隆銅幣,尤其是稀有品種,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市場上,一枚品相較好的乾隆普通當十制錢價值可達數百至上千元,而稀少的寳康通寳等特殊品種價值甚至可達數萬元。
總結
乾隆銅幣是清代制錢中的典範,其鑄造精湛、品種繁多,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收藏乾隆銅幣不僅可以欣賞其藝術之美,也是瞭解當時經濟發展和貨幣制度的珍貴途徑。
延伸閲讀…
乾隆銅幣- 人氣推薦- 2024年2月
2022最新乾隆通寶圖片及價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