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哮媽由來】二鎮靈廟顯瑞 騎哮媽傳奇 龍湖神尊安座降福

【騎哮媽由來】二鎮靈廟顯瑞 騎哮媽傳奇 龍湖神尊安座降福

赤山龍湖巖三百年歷史之境

相傳明永曆十九年(1665年),赤山龍湖巖建於現今台南市永康區,由明鄭將領陳永華所建。三百多年的時光流轉,這座古剎見證著歲月的斑駁與香火綿延。

騎哮媽由來 Play

[起源謎團下的古剎][傳奇色彩與信仰流轉]

龍湖巖的淵源流長,其前身乃一茅廬,稱「巖山廟」。相傳康熙初年,一塊青砥石漂流至此,狀似觀音菩薩。信眾胡劍刀將其迎入赤山堡奉祀,後傳陳永華建廟於此,便是現今赤山龍湖巖。

騎哮媽由來

[神聖殿宇的供奉格局][諸尊菩薩靈感顯化]

龍湖巖內供奉眾多神明。前殿主祀觀音菩薩,有鎮殿觀音媽、二媽、三媽、騎哮媽等。第二殿為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佛。第三殿奉準提菩薩,即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後殿為法堂與餐廳,樓上設舍利殿,供奉從印度迎回的佛陀舍利。

[古剎傳奇與軼事][傳承信仰的文化寶藏]

相傳,赤山龍湖巖的清水祖師曾沉入地下,後於觀音佛祖建廟時重現於世。此一傳説與七甲龍湖代天府有淵源,每逢祭典,赤山巖需將清水老祖師金樽迎往七甲參與。

[古剎建築的特色][佛寺建築的文化印記]

龍湖巖的建築風格獨特,融合了閩南與西方元素。廟宇外觀宏偉,屋脊裝飾精緻,飛簷翹角格外顯眼。寺內格局清幽,佛像莊嚴,香火繚繞,令人心生敬畏。

赤山龍湖巖供奉的神明

神明 殿堂 備註
觀音佛祖 前殿 鎮殿觀音媽、二媽、三媽、騎哮媽
釋迦牟尼佛 第二殿 大雄寶殿
準提菩薩 第三殿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清水祖師 現已消失 赤山廟前供奉,後沉入地下

赤山龍湖巖的歷史傳説

傳説 內涵 來源
青砥石觀音漂流 觀音菩薩狀似青砥石漂流至此 民間傳説
清水祖師沉入地下 清水祖師金身沉入地下後被觀音佛祖發現 民間傳説
南鯤鯓五王與因仔公的調解 赤山龍湖巖佛祖調解南鯤鯓五王與因仔公的紛爭 民間故事

騎哮媽由來

緣起:機車盛行的年代

「騎哮媽」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機車盛行的年代,當時台灣經濟快速發展,機車成為許多民眾日常代步的工具。由於機車的普及,年輕人之間也興起了一股改裝機車的風潮,追求更加個性化、外觀搶眼的造型。

表現速度與聲浪:放砲

為了展現機車的性能和與眾不同的風格,部分騎士便開始對排氣管進行改造,將排氣管尾段裝上類似砲管的裝置,稱為「放砲」。放砲的設計能讓排氣聲變得更加響亮,製造出一種獨特的低沉怒吼,成為當時年輕騎士標榜自我的一種方式。

放砲的聯想

由於放砲所產生的排氣聲十分宏亮,與台灣俗語中的「哮」(台語,意指大聲説話、發怒)相呼應,因此騎乘裝有放砲的機車便被稱為「騎哮媽」。

延伸意涵:霸氣與態度

隨著時間推移,「騎哮媽」一詞逐漸發展出更廣泛的意涵。它不再僅限於形容裝有放砲的機車,而是代表一種霸氣、桀驁不馴的態度。騎哮媽的騎士往往追求與眾不同,彰顯自己的獨特個性。

表格:騎哮媽相關詞彙

詞彙 説明
騎哮媽 騎乘裝有放砲的機車,或具有霸氣、桀驁不馴態度的騎士。
放砲 裝在機車排氣管尾段的裝置,可使排氣聲更加響亮。
台語,意指大聲説話、發怒。
機車引擎中放置活塞的圓筒狀部位,用以進行動力轉換。
辣妹 用以形容外表亮眼、性感的女性。
飆仔 競速機車的騎士,通常指違規、危險駕駛者。

文化影響

騎哮媽文化至今仍對台灣社會風俗民情有所影響,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