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纏身,告別沉重不適
導語:從身體 5 大信號識別「濕」氣糾纏
濕氣在中醫理論中被稱為「六淫」之一,是自然界過度變化的氣候所致。侵入人體時,會化身為「離經之水」,危害健康。
辨識體內濕氣 5 大信號
5. 體重驟增,鬆散浮腫
體內過度積聚濕氣,導致身體代謝失衡,容易發胖,外觀浮腫。
4. 舌苔厚膩,齒痕明顯
濕氣會影響舌頭,使其腫脹變大,呈現齒痕,舌苔厚重且顏色異常。
3. 排便黏稠,腸鳴腹脹
脾虛導致水分無法被正常運化,造成排便黏稠、腹脹、腸鳴等不適。


2. 頭暈目眩,昏昏沉沉
濕氣阻礙氣血運行,導致頭部暈眩、神清氣爽感缺失。
1. 痰液過多,咳之不盡
濕氣沉積於肺部,誘發過多痰液,久咳不癒,影響呼吸道健康。
家居防潮秘笈,告別濕氣困擾
10. 除濕盒、鹽水拖地,有效吸濕
除濕盒吸附水氣,而鹽水拖地能加速地板乾燥,防止濕氣凝結。
9. 沙發地毯勤曬,吹風驅散潮氣
布料類物品容易受潮,應勤曬或吹風以驅除潮氣。
8. 窗簾清潔,物理除濕
潮濕環境下窗簾容易沾黏,應適時清潔或晾曬,達到物理除濕效果。
7. 木炭吸濕,重複利用
木炭具有吸濕能力,可經陰乾後重複使用,經濟環保。
6. 家電待機,驅散內部濕氣
將家電處於待機狀態,有助於散發機體內部濕氣。
5. 多開電器,排放濕氣
抽油煙機、抽氣扇等可排出室內濕氣,有助於保持空氣乾燥舒適。
4. 蘇打粉、麵粉、茶葉等乾品吸濕
這些乾品具有吸濕特性,可製成除濕包,既能除濕又能祛除異味。
3. 大家電通風擺放
大家電應放置於通風位置,避免濕氣滯留其內。
2. 門窗緊閉,隔絕外界濕氣
關閉門窗阻隔室外濕氣,特別是在清晨和傍晚等空氣濕度較高的時段。
1. 報紙鋪地,應急吸濕
報紙具有吸濕能力,可用於緊急吸附室內濕氣。
住在濕氣重的地方:健康隱患與改善方法
住在濕氣重的地方對健康存在著各種潛在風險。潮濕的環境有利於黴菌和塵蟎等過敏原的生長,這些過敏原可能會引發呼吸道問題,例如過敏、哮喘和鼻竇感染。此外,潮濕的空氣還會促進黴菌的生長,黴菌會釋放出黴菌毒素,可能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包括神經系統損傷和免疫力下降。
健康隱患
- 呼吸道問題:黴菌和塵蟎等過敏原會刺激呼吸道,引起過敏、哮喘和鼻竇感染等問題。
- 濕疹和皮膚問題:潮濕的環境會軟化皮膚,使之更容易受到感染,並加重濕疹等皮膚問題。
- 風濕病:潮濕的空氣會加重風濕病的症狀,例如疼痛和僵硬。
- 黴菌感染:潮濕的環境有利於黴菌的滋長,黴菌會釋放出黴菌毒素,可能導致神經系統損傷和免疫力下降。
改善方法
改善潮濕環境對維護健康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改善方法:
延伸閲讀…
【自我檢測】濕氣太重?看身體10大訊號就知道
【對抗梅雨季】台灣原來這麼濕!6關鍵讓家裡乾爽健康
方法 | 具體做法 |
---|---|
通風 | 定期打開門窗,讓空氣流通。 |
除濕機 | 使用除濕機去除空氣中的水分。 |
空調 | 空調可以降低空氣濕度。 |
避免濕源 | 找出並清除濕氣來源,例如漏水管和潮濕的地下室。 |
家用漂白劑 | 稀釋家用漂白劑(含氯)可以殺死黴菌。 |
天然除濕劑 | 使用天然除濕劑,如小蘇打和木炭 |
結論
住在濕氣重的地方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潮濕的環境有利於黴菌和塵蟎的生長,這些過敏原會加重呼吸道問題、皮膚問題等。因此,採取措施改善潮濕環境對於維護健康至關重要。通過通風、使用除濕機和空調,以及避免濕源等方法,可以有效減少濕氣對健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