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序
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和田地區:崑崙與喀喇崑崙的寶藏
歷史篇章:
– 清朝時期:
– 擊潰準噶爾汗國(1755 年)
– 設置和闐辦事大臣(1759 年)
– 人口增長,居民區擴展
– 元朝時期:
– 改名為斡端或五端城
– 設立斡端宣慰使元帥府
– 馬可波羅稱讚其農業和紡織業繁榮
– 唐朝時期:
– 併入「安西四鎮」
– 設立毗沙都督府
– 李氏家族建立獨立政權
– 喀喇汗國時期:
– 於闐被伊斯蘭化,伊朗-印度文化消失
– 貿易淡出,轉變為地方性的貿易地
– 喀什噶爾的東喀喇汗國領有和闐
– 五世紀至十世紀:
– 於闐的語言是塞語
– 於闐王國由毗奢耶家族統治
– 接受外來文化,祆教盛行
– 與中亞伊斯蘭國家喀喇汗國鬥爭
– 公元前60年:
– 漢武帝設西域都護府
– 冊封諸國國王
– 西漢時期:
– 班超攻打於闐,其從屬於東漢
– 於闐與鄯善、疏勒、龜茲、焉耆並列塔里木盆地的五大國


自然環境:
– 地勢:
– 北低南高,由西向東緩傾
– 海拔由北部 1050 米上升到南部山地 7167 米
– 山脈:
– 崑崙山橫貫東西
– 北坡為淺丘低山區,南坡山勢轉緩
– 高峯一般海拔為 6000 米左右,最高達 7000 米以上
– 氣候:
– 乾旱荒漠性氣候
– 年均降水量低,蒸發量高
– 荒漠高度一般達 3300 米,個別地段可達 5000 米
地理位置:
– 總面積 24.78 萬平方公里
– 東部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毗連
– 北部與阿克蘇地區相鄰
– 西部連喀什地區
– 南部枕喀喇崑崙山,與印度、巴基斯坦爭議之克什米爾接壤
人文歷史:
– 古代於闐:
– 綠洲城邦,絲路西域南道的要衝
– 意為「玉城」、「玉村」
– 受佛教文化影響,成為佛教與中國交流的橋樑
– 曾被東漢、突厥、吐蕃支配
– 李氏家族建立獨立政權
– 與喀喇汗國鬥爭,最終被伊斯蘭化
– 喀喇汗國分裂後,由東喀喇汗國領有
新疆和田:碧玉寶地,絲路名城
前言
新疆和田,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南緣,是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的明珠。自古以來,和田以其豐富的碧玉資源和悠久的歷史文化聞名遐邇,吸引了無數商人和遊客。
歷史蹤跡
和田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當時這裡被稱為於闐國。公元6世紀,於闐國成為西域三十六國之一。10世紀後,和田被納入喀喇汗王朝的版圖。15世紀,明朝在和田設立了衞所,加強了對這一地區的控制。
碧玉之鄉
和田最負盛名的便是其碧玉資源。和田玉以其質地細膩、色澤純正而著稱。自古以來,和田玉被視為珍寶,深受達官貴人和文人墨客的喜愛。和田玉礦主要分佈在和田縣的昆侖山區,其開採和加工歷史悠久。
絲路重鎮
和田位於絲綢之路南道,是聯通中亞和印度次大陸的重要樞紐。古絲綢之路上經過和田的商隊絡繹不絕,促進了和田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和田還是佛教在西域傳播的重要據點,境內有眾多古剎寺廟,其中尤以斑鳩寺和克里雅佛寺最為著名。
民族風情
和田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維吾爾族、漢族、回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和睦相處。和田維吾爾族文化獨具特色,民間歌舞、服飾刺繡和傳統美食深受遊客喜愛。
現代發展
建國後,和田經濟和社會得到快速發展。當地政府大力發展旅遊業,建設了眾多旅遊景點,吸引了大量遊客。此外,和田還是重要的棉花和畜牧業生産基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繁榮。
景點推薦
- 和田玉器博物館:展示和田玉的歷史、文化和加工工藝。
- 斑鳩寺:始建於六世紀的古剎,是西域佛教的代表性建築。
- 克里雅佛寺:保存有大量壁畫和雕塑的佛教遺址。
- 紅其拉甫口岸:中巴邊境口岸,也是絲綢之路古驛站。
- 民俗風情園:展示和田各族人民的傳統文化和生活習俗。
美食指南
- 維吾爾拉條子:手擀的寬麵條,配以羊肉、蔬菜和辣椒醬。
- 喀什烤肉:烤制的羊肉串,肉質鮮嫩多汁。
- 和田葡萄:皮薄肉厚,甘甜可口。
- 紅棗:汁多味甜,是和田的特產。
交通資訊
飛機:
– 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URC)有定期航班飛往和田機場(HTN)。
火車:
– 和田站有開往烏魯木齊、蘭州和北京等地的火車。
注意事項
新疆和田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的古城,以其碧玉、絲路和民族風情著稱。來到和田,不僅可以欣賞美玉,探索歷史,感受異域風情,還可以品嚐當地美食,體驗獨特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