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序
自意識中發端的佛教唯心主義抵制實體一元論,偏向認識論且視前者為恆在論的極端,非中道。


印度唯心主義普遍信奉一元論或非二元論,認為統一意識乃認知現實多元觀唸的基礎。
喀什米爾濕婆教和吠檀多二元論也歸於唯心主義:前者為怛特羅主義流派;後者主張世界真實永恆,梵我取決於靈光反射。
吠檀多學者推崇唯心主義,闡述吠陀和奧義書思想,試探自然和梵我關係,其中以跋多羅衍那著的婆羅門經為濫觴,後續吠檀多分支派別皆以此為論據。
吠檀多不二論提出靈魂與梵無異,梵為唯一且絕對意識,感官知覺多有錯誤。
阿那克薩哥拉提出的「所有事物由心智構成」,將人類與宇宙連結,賦予通神之道。
柏拉圖的理型論主張理想型式獨立於個別實例存在,但柏拉圖亦認同物質存在,被視為二元論者,故現代觀點不視其為唯心主義。
基督教神學建立於新柏拉圖主義,帶有唯心主義色彩,有神論者提出「萬物基底」理論,被新教神學家廣泛接受。
一些近代宗教運動也被視為唯心主義展現,如新思想運動和唯一教堂;基督教科學教會教義則認為一切存在皆乃上帝或其構想,世界為感知扭曲誤解,可透過淨化思想修正觀念和體驗。
宋代陸九淵首倡「心學」,重視「心即理」和「明心見性」,後由王守仁發揚光大,形成陸王心學。
主觀唯心主義代表喬治·貝克萊主張獨立於心智的世界不存在,另有先驗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之分。
唯心主義視意識為萬物起源,一元論思想根深蒂固。
二分表
類型 | 特點 |
---|---|
主觀唯心主義 | 認為物質存在建立於人類意識 |
客觀唯心主義 | 承認人類意識前存在客觀意識 |
先驗唯心主義 | 強調唯心主義在認知中的作用 |
形上唯心主義 | 認為現實世界的本質是無形的 |
知識論的唯心主義 | 認為現實只能藉由思想感知 |
唯心論:否定物質世界,強調心靈的存在
唯心論是一種哲學觀點,認為心靈是世界存在的唯一基本實體,而物質世界僅僅是心靈的產物。唯心論者認為,所有現實都是心靈或意識的表現形式,沒有獨立於心靈之外的物質世界。
唯心論的類型
唯心論可以分為幾種類型,包括:
類型 | 描述 |
---|---|
主觀唯心論 | 認為只有個體的心靈存在,而外在世界是根據個體的知覺而產生的。 |
客觀唯心論 | 認為有一個與個體心靈無關的客觀心靈,而物質世界是這個客觀心靈的產物。 |
絕對唯心論 | 認為心靈是世界唯一的實體,物質世界不存在。 |
唯心論的論證
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
笛卡兒是一個知名的唯心論者,他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論證來支持他的觀點。他認為,唯一可以確定的知識是自己的思維,而對於物質世界的存在,則可以懷疑。因此,他認為心靈是唯一可以肯定存在的事物。
伯克利的質素理論
伯克利是一個客觀唯心論者,他認為物質世界是由質素組成的,而質素又只能被心靈感知。他認為,沒有心靈可以感知的物質世界是不存在的。
唯心論的批評
唯心論也受到了許多批評,包括:
迴歸推理
迴歸推理是指唯心論者認為物質世界是心靈的產物,但卻依賴於對物質世界的觀察來支持他們的論點。這被認為是一種邏輯上的錯誤。
無法解釋客觀性
唯心論無法解釋為什麼不同的心靈會對世界有相似的經驗。如果物質世界只是心靈的產物,那麼為什麼每個人的經驗都如此一致?
唯心論對當代哲學的影響
唯心論仍然是當代哲學中一個有爭議的主題。一些當代哲學家,例如湯瑪斯·內格爾和約翰·塞爾,提出了一些新穎的唯心論論證。而另一些哲學家,例如菲利普·波爾和戴維·查爾默斯,則批判了唯心論,並提出了替代性的哲學觀點。
延伸閲讀…
西方哲學概述(一) 唯心論/ 唯物論 – David Wang – Medium
唯心主義
唯心論是一個對心靈和現實本質提出深刻問題的哲學觀點。它繼續激勵著當代哲學中的爭論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