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論:綜覽房、杜合作之佳話,見證默契相得之妙用。]


提要
房謀杜斷,典出唐朝房玄齡與杜如晦之逸事。房玄齡擅謀,杜如晦精斷,二人合作無間。傳説中,房玄齡有「三班六房」之謀慮,而杜如晦則有「花燭洞房」之斷決。此詞形容二人珠聯璧合,互補長短,堪為合作典範。
出處
《新唐書·杜如晦傳》:每議事帝所,玄齡必曰:「非如晦莫籌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齡策也。蓋如晦長於斷,而玄齡善謀,兩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濟謀,以佐佑帝。
演變
後世將房謀杜斷引申為多謀善斷,形容二人合作無間之美德。
典故
相傳唐太宗時代,有「管城侯、即墨侯、好畤侯、松滋侯」之稱,指稱筆、硯、紙、墨。坊間傳説,房玄齡有一「分身減口」之計,意指為了減輕負擔,將家庭人口疏散逃荒。
成語 | 解釋 | 典故/來源 |
---|---|---|
房角之怨 | 形容夫妻不和睦。 | 出自《詩經·小雅·常棣》:「兄弟鬩於牆,外禦其務。」 |
家庭主夫 | 指男性專職照顧家庭,料理家務。 | 英文「house husband」的翻譯 |
家徒四壁 | 貧窮,家裡什麼東西都沒有。 | 出自秦朝李斯《諫逐客書》:「至秦而世少,役戍四方,終身不歸。顧家室空虛,仰天悲呼。」 |
居家令 | 指限制人民外出,進行隔離或封城措施。 | 出自戰國魏國君主魏惠王。《戰國策·魏策》:「魏惠王令齊人曰:『居家二日,不得擅出。』」 |
家和萬事興 | 一家和睦,所有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 出自漢朝揚雄《法言·問神》:「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
久假不歸 | 長時間外出或度假,遲遲不歸家。 | 出自《禮記·玉藻》:「士久不歸,疏於兄弟姑姊。」 |
屋宇參天 | 形容高大的建築物。 | 出自漢朝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引兵渡淮,至於彭城,左司馬曹咎常先陣,出入敵圍,斬將搴旗。項羽為立祠廟,户牖按鼓,屋宇崇高。」 |
安居樂業 | 人民生活安穩,工作順利,社會安定。 | 出自《孟子·告子章句下》:「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
寒窗苦讀 | 形容貧苦的學生努力讀書,期望金榜題名。 | 出自唐朝元稹《遣悲懷》:「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
狡兔三窟 | 比喻準備周全,有備無患。 | 出自《戰國策·齊策》:「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 |
透過這些成語,我們可以一窺古人對房屋的觀念和生活智慧。房屋不只是居住的地方,更是家族、社會和國家安定繁榮的根基。在追求經濟發展和現代化之餘,我們也應重視家庭和諧,安居樂業,讓房屋成為一個充滿愛與温暖的堡壘。
延伸閲讀…
帶房字的成語 – 成語大全
房的成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