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祇 | 聖誕 | 生平簡介 |
---|---|---|
黃府千歲 | 農曆三月廿六日 | 唐朝北夷人氏,投效大唐,封蒼州城主二十三載,城破身亡,享年三十九歲。 |
伍府三千歲 | 農曆八月十五日 | 日據時代,上蒼欽點至共合堂興基,後由徐府千歲接替職責,偶回宮巡視。 |
福德正神 | 農曆二月初二日 | 周武王二年出生,曾任朝廷總税關,事親至孝,愛民如子,享壽一0二歲,封為「南天門都土地神」。 |
註生娘娘 | 農曆正月十五日 | 專司人間生兒育女之事,主司授子、安產、護兒,是久婚不孕、安胎待產婦女的信仰對象。 |
包府千歲 | 農曆五月十二日 | 字希仁,北宋天聖五年進士,以孝聞於鄉裏,本宮擲筊請示,列坐於七個神龕之一。 |
盧府千歲 | 農曆五月十二日 | 周武王時代的英雄,輔助武王克殷,受天帝勅命,封為「代天巡狩之千歲」。 |
蘇府七代巡 | 農曆十月十二日 | 隋文帝開皇九年出生,雀鼠谷戰死,享年二十七歲,受薦拔丹忱正氣為神,鎮守鎮海宮。 |
盧府千歲 – 佛道並濟、傳承一方平安
盧府千歲,又稱「盧屠」,是台灣民間信仰中備受尊崇的神祇,相傳為北宋時期的武將盧廷佐,因戰功彪炳而被冊封為王。隨著移民潮的傳播,盧府千歲的信仰也蓬勃發展於全台各地。
歷史淵源
相傳西元973 年,宋太宗征伐南唐,盧廷佐奉命參戰,其武勇過人、戰功赫赫。在取得勝利後,宋太宗特賜盧廷佐「崇國公」爵位,並封其為「保寧王」,鎮守東南沿海。後遭奸臣陷害,盧廷佐慘遭賜死。然而,其忠義精神感動天地神明,遂被敕封為「虎威將軍」,掌管冥界治安。


神格流傳
自宋朝以降,盧府千歲的神格流傳至民間信仰,尊為境內境外守護神、鄉土神、軍神和武聖。其地位崇高,歷代受帝王冊封,尊稱為「萬善同歸報國先鋒虎威尊王仁武勤勇保寧王」。
盧府千歲信仰在台灣肇始於明鄭時期,隨軍民渡海來台後,逐漸普及於全島。其信仰形態多元,有單祀盧府千歲的廟宇,也有與其他神祇合祀的廟宇,例如保生大帝、三太子等。
信仰特質
盧府千歲信仰具有以下特質:
- 佛道並濟:融合了佛教和道教文化,承襲了道教神靈的武將形象和佛教「成佛得道」的思想。
- 風調雨順:農耕社會信徒祈求盧府千歲庇佑地方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 驅邪鎮煞:盧府千歲掌管冥界治安,擁有驅邪鎮煞、保障一方平安的威能。
- 保鄉衞國:尊稱為「保寧王」,祈求庇佑地方平安、免於災禍侵襲。
靈驗軼事
關於盧府千歲的靈驗軼事,民間不勝枚舉,例如:
- 1887 年新竹地震,盧府千歲神像自行升空,保護民眾免受災厄。
- 1945 年太平洋戰爭,盧府千歲神像擋住美軍轟炸,保全廟宇平安。
- 1999 年921 大地震,盧府千歲庇佑信徒逃過劫難,感念其恩澤。
盧府千歲的神蹟傳頌民間,堅定了信徒的信仰,也使其成為台灣民間信仰中重要的守護神。
廟宇分佈
盧府千歲廟宇遍佈全台各縣市,其中較著名的有:
縣市 | 廟宇名稱 | 地址 |
---|---|---|
台北市 | 保安宮 | 大同區延壽街60 號 |
新北市 | 板橋慈惠宮 | 板橋區館前路6 號 |
桃園市 | 中和宮 | 中壢區日新路111 號 |
台中市 | 鹿港天后宮 | 鹿港鎮民權路29 號 |
台南市 | 竹溪寺 | 中西區府前路一段59 號 |
結論
盧府千歲信仰是台灣民間信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佛道並濟的特質、靈驗的軼事和廣泛的廟宇分佈,顯示出其在民眾心中無上的崇敬與依賴。盧府千歲不僅是守護神,更是民間精神信仰的重要支柱,持續庇佑一方平安、傳承信仰文化。
延伸閲讀…
馬鳴山鎮安宮 五年千歲祖廟:神尊介紹
五年千歲 –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