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 地名的由來】台中地名的故事:從大墩到台中,29個行政區的百年風華

【台中 地名的由來】台中地名的故事:從大墩到台中,29個行政區的百年風華
地名 地理位置 由來 歷史意義
大甲 今台中海線 漢人屯墾據點 漢人逐漸入墾台中盆地
台中 今台中市 台中廳 日治時期台灣西部重要都市
田仔湖 今台中市中區 文昌帝君廟 地形低窪而得名
過洋仔 今台中市南屯區 原為平埔族部落 渡過大肚溪之居民
犁分 今台中市太平區 土地均分而得名 漢人屯墾時期的耕作方式
三條圳 今台中市梧棲區 三條水圳灌溉 農業發展的重要水利設施
北勢坑 今台中市大雅區 山坑北側 山地地形而得名
南勢坑 今台中市大里區 山坑南側 山地地形而得名
坑仔底 今台中市北區 山坑底部 山地地形而得名
埔子 今台中市神岡區 地勢平坦 開墾後的平原
車埔 今台中市大雅區 舊名車樹埔 平坦而長滿車樹
番社浦 今台中市沙鹿區 原為平埔族聚落 平埔族聚落之漢語轉音
北勢埔 今台中市潭子區 北面的平原 地勢北高南低
過洋仔湖 今台中市大肚區 渡過大肚溪後形成 地形低窪而成
潭仔墘 今台中市南屯區 池塘邊 池塘旁的村落
鹿仔港 今台中市鹿港區 原為平埔族社羣 地形像鹿角
公山口 今台中市東勢區 通往大雪山的山口 地形險要而得名
崎頭 今台中市豐原區 山脊線與水系交界處 地形崎嶇而得名
坪頂 今台中市東勢區 山坡頂部 地勢平坦的山坡
晉江 今台中市清水區 晉江人來此屯墾 紀念原鄉
劉厝 今台中市豐原區 劉姓人家聚居 以家族姓氏命名
社口 今台中市南屯區 平埔族聚落 平埔族聚落之漢語轉音
番婆井 今台中市北屯區 平埔族婦女使用的水井 平埔族聚落遺跡
番公井 今台中市大雅區 平埔族男性使用的水井 平埔族聚落遺跡
鹿寮 今台中市大肚區 飼養鹿隻 畜牧業發展的證明
竹林 今台中市東勢區 竹子成林 自然景觀而得名
桃仔園 今台中市大里區 桃子園 果樹栽培的 evidence
今台中市西屯區 花園或果園 休憩或耕作區
沙鹿 今台中市沙鹿區 原為平埔族社羣 地形像沙鹿
重慶 今台中市南屯區 紀念中國抗戰首都 政治性命名
中興 今台中市南屯區 紀念中華文化的復興 政治性命名
建成 今台中市中區 紀念建國成就 政治性命名

台中地名的由來

台中地名的由來眾説紛紜,主要有以下幾種説法:

台中 地名的由來 Play

表格:台中地名的由來説法一覽

説法 依據
台中堡 清領時期設治「台中堡」,後改名為「台中縣」
大肚社、下大肚社、上大肚社 清領時期平埔族聚落
台中驛 日治時期鐵路設站時命名
台中 取自「台灣中央」之意
地方中心 台中市位於台灣中部,具行政、經濟、文化中心地位

台中堡説

清領時期,乾隆年間設治「台中堡」,範圍涵蓋今日台中市及部分彰化縣地區。1895年乙未割台後,台灣改為日本統治,台中堡曾被改名為「台中區」,1920年才改制為「台中市」。

台中 地名的由來

大肚社説

台中市一帶在清領時期是平埔族大肚社羣居之地,有大肚社、下大肚社、上大肚社等聚落。其中,大肚社(今日大肚區)規模最大,可能是地名由來的來源。

台中驛説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於1905年設立「台中驛」,作為縱貫鐵路的車站。該車站位於台中市中心,成為交通樞紐,可能也影響了地名演變。

台中説

「台中」一詞在日治時期廣泛使用,有「台灣中央」之意,反映出台中市位於台灣中部的位置。當時的總督府曾多次將「台中」作為行政區劃的名稱。

地方中心説

台中市位於台灣中部,具有重要的行政、經濟、文化中心地位。自清領時期以來,台中市一直是重要的商貿集散中心,日治時期更是成為日本在台灣中部的行政中心。這種地方中心的特性,也可能是地名由來的因素之一。

延伸閲讀…

【好文精選】台中地名的故事 – 民報PeopleNews

台中市歷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