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過年習俗】台灣過年習俗大解密:你不能錯過的春節文化探索

【台灣過年習俗】台灣過年習俗大解密:你不能錯過的春節文化探索

農曆新年的習俗與禁忌

農曆新年,又稱春節,是華人中重要的傳統節日。從新北市客家民俗信仰館提供的資料得知,關於春節由來的説法眾説紛紜,其中一説是:黃帝與蚩尤大戰於正月初一,黃帝獲勝,後人遂以這天定為節日。

台灣過年習俗 Play

傳説古代有一隻名為「祟」的怪物,除夕夜會出來作亂,尤其針對孩童。為了避「祟」,人們會在除夕夜發「壓祟錢」給孩童,後來演變成保護孩子平安長大的「壓歲錢」。

台灣過年習俗

過年必備習俗有吃飯、穿紅衣、貼春聯和放鞭炮。春聯的由來據傳源自古人懸掛桃枝以驅邪的習俗,而寫上對仗文字的春聯則流行於唐代。

團圓飯象徵著一家團聚,年節菜色中藴藏著吉祥的寓意:魚代表「年年有餘」、雞寓意「起家」、菜頭粿象徵「好彩頭」、年糕取「年年高升」之意、長年菜寓意「延年益壽」、餃子則有「招財進寶」的含意。

初一至初五的習俗各有不同:初一是走春拜拜;初二,已婚女性回孃家拜年;初三有人會灑米於牆角,寓意豐收;初四是「接神日」,而初五則祭拜財神,祈求帶來財富。

最後,元宵節作為農曆新年的終曲,象徵著新一年的開始。

台灣過年習俗

台灣,過年習俗豐富且熱鬧,從除夕到元宵節,延續十餘日,包含了祭祖、團圓、迎新等重要活動,展現了台灣人珍惜傳統文化的精神。

除夕

  • 圍爐吃年夜飯:全家人團聚,享用豐盛的年夜飯,祈求來年闔家安康。
  • 發紅包:長輩發給晚輩紅包,傳達祝福和壓歲錢的意義。
  • 放鞭炮:爆竹聲響徹夜空,象徵驅邪納福。

大年初一

  • 拜天公:凌晨起牀祭拜玉皇大帝,祈求平安順利。
  • 走春訪友:親朋好友互相拜訪,送上新春祝福。
  • 吃長年菜:吃芥菜,象徵長壽健康。

大年初二

  • 回孃家:已婚女子回孃家過年,與父母親團聚。
  • 拜財神:祭拜財神,祈求招財進寶。

大年初三

  • 小年初三:老鼠娶親日,宜早睡以免吵到老鼠成婚。

大年初四

  • 接神日:天庭諸神下凡,民眾準備牲禮祭拜。

大年初五

  • 破五:掃除祭祀期間的垃圾,象徵破除過年的禁忌。

元宵節

  • 吃元宵:享用象徵團圓的元宵。
  • 賞花燈:欣賞各式各樣的元宵花燈,祈求平安。

過年傳統食物

名稱 含義
年糕 年年高升
年年有餘
水餃 招財包
發糕 發財
春捲 富貴

過年期間,台灣各地還有許多地方特色的習俗,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