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母戊鼎人肉】必看!司母戊鼎竟被用來煮人肉!《史檔》揭露殷墟駭人真相

【司母戊鼎人肉】必看!司母戊鼎竟被用來煮人肉!《史檔》揭露殷墟駭人真相
項目 説明
朝代 商朝
別稱 殷商
始建時間 西元前14到11世紀左右
地理位置 河南省安陽市
佔地面積 東西寬約6公里,南北長約4公里
主要遺址 殷墟
重要發現 宮殿、陵墓、甲骨片、青銅器
宗教信仰 萬物崇拜
特殊習性 占卜決定一切大小事務
崇拜對象 天帝、自然、祖先
甲骨 用於解讀神的旨意
人骨 1,178具,頭部與身體被切割開來
人骨用途 祭獻給死去君王
祭獻方式 砍頭、集中頭蓋骨
活祭品 侍奉君王的奴隸
青銅器名稱 司母戊鼎(後母戊鼎)
司母戊鼎用途 烹煮並食用獻祭人肉

司母戊鼎人肉:考古疑雲與歷史謎團

司母戊鼎,殷商時期青銅器中的曠世鉅作,其重量達875公斤,高133公分,是中國古代青銅冶鑄工藝的巔峯之作。然而,這件傳奇文物卻蒙上一層詭異的陰影,源自於關於其製作過程中使用「人肉」的傳説。

名稱 「司母戊鼎人肉」傳説
來源 《史記·殷本紀》
記載內容 「武乙無道,為偶人,祭祀,血流至足。」

《史記》中記載,商王武乙崇尚巫術,製作人偶進行祭祀,以至於鮮血流滿了腳。而後世傳聞,武乙使用司母戊鼎烹煮人肉,祭祀其母戊。

司母戊鼎人肉 Play

考古發現與推測

司母戊鼎人肉

  • 人骨碎片:1976年,在司母戊鼎附近發現數塊人骨碎片。考古學家推測,這些人骨可能與傳説中的「人肉祭祀」有關。
  • 骨化學分析:對人骨碎片進行骨化學分析後,發現其生前攝入了大量青銅。這表明人骨可能與青銅冶鑄有關,但並不能證實其為「人肉祭祀」的受害者。
  • 祭祀禮儀:商代出土的青銅尊中,常有「飲血」、「食肉」等祭祀場景的描繪。這暗示著人體可能在某些祭祀儀式中作為祭品,但並未明確指出司母戊鼎的製作過程中使用了人體。

科學疑點

  • 烹煮人肉的困難:以司母戊鼎的大小和重量,難以在祭祀現場進行大規模烹煮。
  • 青銅冶鑄工藝:司母戊鼎採用分鑄技術製作,每次澆鑄的青銅量龐大。加入人肉會對青銅的組成和冶鑄過程產生影響,降低成功率。

歷史解讀

傳説中「司母戊鼎人肉」的真實性尚未得到證實。有學者認為,這可能是後世傳聞的附會,或《史記》記載的誤讀。

另一種解讀認為,武乙時代的「人偶祭祀」可能是泛指以人體象徵神靈或祖先,並非實際使用人肉。而人骨碎片的發現可能與青銅冶鑄中的意外事故或工作人員的猝死有關。

結論

「司母戊鼎人肉」的傳説是一個懸而未決的謎團。考古證據有限,科學疑點重重。歷史解讀應謹慎客觀,區分傳説與事實,讓這件青銅鉅作的身世之謎繼續在歷史的長河中迴響。

延伸閲讀…

史檔- 【講開有段故】商朝司母戊鼎用嚟煮人肉? …

商王朝是食人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