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樓高度】你知道5樓有多高嗎?不可不知的高度秘密大公開!

【5樓高度】你知道5樓有多高嗎?不可不知的高度秘密大公開!

樓層高度與淨高度:購屋需知的眉角

在選擇樓層時,樓層高度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通常,「樓層高度」指的是樓層的地板到天花板的距離,扣除樓板厚度後,剩下的才稱為「淨高度」,也就是居住者實際感受到的室內高度。

5樓高度 Play

根據《建築技術規則》第一百六十六條之一,住宅及集合式住宅的地面一層樓高度應不超過 4.2 公尺,其餘各樓層高度應不超過 3.6 公尺。然而,有些建商在廣告中會宣傳「挑高 3.6 米」、「樓高 3 米」,讓消費者產生誤解。

5樓高度

標準樓板厚度約為 15 公分,加上打底層、石英磚或大理石磚等鋪設,樓地板的總厚度約為 18 至 25 公分。因此,如果樓高是 3 公尺,扣除樓板厚度,淨高度僅剩約 2.75 公尺。

樓板的厚度和隔音效果也息息相關。九二一地震後,新建築的樓地板施工厚度均為 15 公分。而《建築技術規則》更進一步規定,不同厚度的樓地板,隔音緩衝材需具備不同的降低分貝數,以提升住宅的隔音性能。

除了樓板厚度,部分較新的建築還會在樓板間鋪設隔音地墊,利用緩衝材料阻斷聲音傳遞,降低噪音影響。

住宅樓層的高度因建築類型而異。根據住宅建築設計規範,住宅樓層高度不應超過 2.8 米,五層樓住宅高度約為 14 米。然而,不同地域和建築類型可能有所差異。例如,農村地區的住宅,一樓高度約為 4 米,二至五樓層高約為 3.2 米,五層樓高度約為 16.8 米;辦公大樓的樓層高度約為 3.6 至 3.9 米,底層層高約為 4.8 米,五層樓高度約為 19.2 米。

5 樓高度:高層建築的挑戰與優勢

在現代都市的叢林中,高層建築拔地而起,成為城市天際線的標誌。然而,隨著建築物的向上發展,「5 樓高度」成為一個關鍵的界點,帶來一系列挑戰和優勢。

5 樓高度定義

根據台灣建築法規,5 樓高度指從建築物最上層樓板面至屋頂平台的垂直高度。對於非屋頂平台的建築物,則從其最上層樓板面至最高點的垂直高度。

5 樓高度的挑戰

  • 防火設計:5 樓高度以上的建築物必須符合更嚴格的防火規範,包括設置自動灑水系統、防火隔間和避難梯等措施。
  • 結構穩定:高層建築承受更大的風力,因此必須加強其結構穩定,使用高強度鋼筋和混凝土。
  • 電梯系統:高層建築需要更強大的電梯系統,以滿足大量居住者和使用者需求。
  • 噪音和振動:高層建築位於交通繁忙地區,可能面臨噪音和振動問題。

5 樓高度的優勢

  • 景觀視野:5 樓高度以上的建築物提供絕佳的景觀視野,讓居住者和使用者飽覽城市風光。
  • 自然採光和通風:更高的樓層獲得更充足的自然採光和通風,營造舒適的室內環境。
  • 空氣品質:高層建築遠離地面污染源,空氣品質相對優良。
  • 地段價值:5 樓高度以上的建築物通常位於黃金地段,地段價值較高,投資回報率也較好。

不同樓層高度的比較

下表比較了不同樓層高度在成本和風險方面的優缺點:

樓層高度 優點 缺點
5 樓以下 成本較低 景觀視野受限
5-10 樓 景觀視野較好 成本略高
10-15 樓 景觀視野佳、空氣品質優 成本較高、電梯等待時間較長
15 樓以上 景觀視野極佳、空氣品質最佳 成本極高、結構複雜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