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十三皇朝》由 1987 至 1992 年間根據正史與野史改編,並由亞洲電視藝員所拍攝的電視劇。
燕北老人於 1919 年所著的《滿清十三皇朝秘史》描寫了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國與清朝共 12 位帝王。劇名因皇太極改國號及年號而計為 13 代。
該劇探討了滿清皇朝歷代的變遷,結合正史與野史,加入了孝莊太后下嫁、康熙帝被雍正帝殺害、乾隆帝為漢人親生子等傳奇故事。考慮演員年齡,部分人物關係有所調整。
野史傳聞


- 孝莊太后下嫁
- 雍正帝毒殺康熙帝
- 雍正帝篡改遺詔
- 乾隆帝為漢人陳世倌私生子
人物設定
- 富察氏皇后與傅恆為兄妹
- 福康安為乾隆私生子
- 嘉慶帝有晚年禁忌之戀
- 鹹豐帝老師的教導促使其成為儲君
- 慈禧太后與榮祿有私情
- 光緒帝被慈禧太后毒殺
台灣上映風波與知名度
1988 年,《滿清十三皇朝》引入台灣,但因主角被視為「附匪藝人」而被禁播。1990 年代中期才正式解禁,後續在台灣有線電視頻道持續重播。
國際播放
《滿清十三皇朝》為香港亞洲電視的大製作,於黃金台首播,劇情精彩,多次重播。
滿清十三皇朝順序
序言
本文旨在考察滿清十三皇朝的順序,即自努爾哈赤於1616年建立後金以來,清帝國統治中國的歷代皇帝。我們將探討每位皇帝的統治特徵、重要事件和對帝國的影響。
表格:滿清十三皇朝順序
順序 | 皇帝 | 在位時間 | 年號 |
---|---|---|---|
1 | 努爾哈赤 | 1616-1626 | 天命、天聰 |
2 | 皇太極 | 1627-1643 | 天命、天聰、崇德 |
3 | 順治帝 | 1644-1661 | 順治 |
4 | 康熙帝 | 1662-1723 | 康熙 |
5 | 雍正帝 | 1723-1735 | 雍正 |
6 | 乾隆帝 | 1736-1796 | 乾隆 |
7 | 嘉慶帝 | 1796-1820 | 嘉慶 |
8 | 道光帝 | 1820-1850 | 道光 |
9 | 鹹豐帝 | 1851-1861 | 鹹豐 |
10 | 同治帝 | 1862-1874 | 同治 |
11 | 光緒帝 | 1875-1908 | 光緒 |
12 | 宣統帝 | 1908-1912 | 宣統 |
13 | 溥儀 | 1912 (宣統帝退位後稱皇帝) | — |
各朝特徵
努爾哈赤、皇太極
這兩位早期皇帝奠定了清帝國的基礎。努爾哈赤建立了八旗制度,皇太極改國號為清,並逐步擴張版圖。
順治帝
順治帝是入關後的首位清帝,統治時期經歷了「圈地令」和軍事鎮壓,鞏固了清朝統治。
康熙帝
康熙帝是清朝最偉大的皇帝之一。他平定三藩之亂,拓展疆域,鼓勵文化發展,促成了康乾盛世。
雍正帝
雍正帝以勤政著稱。他整頓吏治,推行密摺制度,加強中央集權。
乾隆帝
乾隆帝是清朝版圖最廣闊時期的皇帝。他延續了康乾盛世的繁榮,但也面臨了內憂外患的挑戰。
嘉慶帝
嘉慶帝繼承了龐大疆域,但面臨內外交困,包括白蓮教起義和英軍入侵。
道光帝、鹹豐帝
道光帝和鹹豐帝時期是清朝衰落的開端。他們面臨歐洲列強的挑戰,簽訂了多項不平等條約。
同治帝、光緒帝
同治帝和光緒帝是慈禧太后統治時期的傀儡皇帝。他們的在位見證了清朝衰落和變革,包括洋務運動。
宣統帝、溥儀
結論
滿清十三皇朝的順序記錄了清帝國的崛起、繁榮和衰落。每位皇帝的統治都為帝國留下了獨特的印記,塑造了中國歷史的進程。瞭解十三皇朝的序列有助於我們深入理解清朝的歷史演變和對中國社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