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羅漢與十八羅漢
名稱 | 別稱 |
---|---|
迦葉尊者 | 降龍羅漢 |
君徒般歎尊者 | 伏虎羅漢 |
賓頭盧尊者 | |
羅睺羅尊者 | |
迦留陀夷尊者 | |
阿難尊者 | |
頞部尊者 | |
須菩提尊者 | |
商那和修尊者 | |
鬱陀羅尊者 | |
彌勒尊者 | |
慶友尊者 | |
大迦葉尊者 | |
大愛道比丘尼 | |
降龍羅漢 | |
伏虎羅漢 |
從十八羅漢到十六羅漢
十六羅漢傳入中國後,約於唐末至五代十國時期演變為十八羅漢。其中,增入的兩位羅漢普遍認為是迦葉尊者和君徒般歎尊者。而據公元二世紀師子國慶友尊者《法住記》所載述,佛陀臨涅槃時,囑咐十六羅漢到世間弘揚佛法、利益眾生。而《法住記》早已記載了十六羅漢的名字。
一般早期記載十六羅漢的佛經,只記述十六羅漢皆有人名,卻沒有列出所有羅漢的名字。其中的《入大乘論》記載:「尊者賓頭盧、尊者羅睺羅如是十六人諸大聲聞散佈在諸處……守護佛法。」西晉時期所翻譯的《彌勒下生經》:「所謂大迦葉比丘、軍屠缽嘆(Kuṇḍa-Dhāna)比丘、賓頭盧(Pindola Bharadvaja)比丘、羅雲(Rāhula)上丘,汝等四大聲聞要不般涅槃,須吾法沒盡,然後乃當般涅槃。」
十六羅漢的意義
「羅漢」一詞係指斷盡三界見、思之惑,證得盡智,而堪受世間大供養之聖者。在佛陀時代的數千弟子中,有數百位證得羅漢果位。其中最著名的是「十六羅漢」,此十六羅漢在唐代玄奘大師(600-664 )翻譯的《法住記》中有記載。而佛陀的女性弟子中,證到大阿羅漢者,也為數甚多。像蓮華色、摩登伽女、妙賢比丘尼等,據佛典裡記載,他們也都是證悟的聖者。
佛館的十八羅漢納入三尊女羅漢,象徵男女平等。佛館的十八羅漢究竟有那些?首先,是降龍羅漢。他是後來增入十六羅漢的新成員,係為中國佛教的特色。這是佛陀的侍者,阿難尊者。再為您介紹,這是苦行第一的大迦葉尊者。以及佛陀僧團的首位比丘尼,也是佛陀的姨母,大愛道比丘尼。
尊者羅漢:解脱自在的聖者
前言
尊者羅漢,在佛教中,是指已悟道並解脱生死輪迴的高僧大德。他們戒定慧具足,神通廣大,是佛教信仰中受人景仰的聖者。
羅漢的分類
羅漢分為十六位尊者,各有法名和尊號。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四大尊者分別為:
尊號 | 法名 | 尊稱 |
---|---|---|
阿羅訶漢 | 賓頭盧 | 墜髮羅漢 |
陀舍羅漢 | 迦諾迦跋釐 | 笑口羅漢 |
那迦羅漢 | 賓度羅跋羅惰闍 | 沉思羅漢 |
跋陀羅羅漢 | 帝釋 | 掘地羅漢 |
尊者羅漢的成就
尊者羅漢已斷盡煩惱,具備以下成就:
- 神通自在:能夠穿牆過壁、騰雲駕霧等。
- 預知未來:可以預先知道將要發生的事情。
- 變化無礙:能夠化身成各種不同的形象。
- 入定神通:能夠長時間進入禪定,不受外界影響。
尊者羅漢的事蹟
佛教經典中記載了許多尊者羅漢的事蹟,其中最著名的有:
- 賓頭盧尊者:以嚴守戒律聞名,曾發願「寧願不留頭髮,也不乞求」。
- 迦諾迦跋釐尊者:因身體發出陣陣香氣,被稱為「香象」。
- 賓度羅跋羅惰闍尊者:因時常凝視水面,故得「沉思羅漢」之稱。
- 帝釋尊者:被認為是天神轉世,得道後專門協助釋迦牟尼佛傳教。
尊者羅漢的供奉
尊者羅漢是佛教信徒普遍供奉的對象。他們經常被塑造成不同的雕像或繪畫,以表達信眾對其德行的敬仰和祈求保佑。
結論
尊者羅漢是解脱自在的聖者,是佛教信仰中備受尊崇和敬意的存在。他們的事蹟和成就,為世人提供了修行的榜樣,也寄託了信徒對脱離苦難、解脱生死的嚮往。
延伸閲讀…
十八羅漢
我們口中常説的「十八羅漢」 到底是誰? –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