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表:國民政府


時間 | 事件 | 地點 |
---|---|---|
1943年 | 林森逝世,蔣中正任國民政府主席 | 重慶 |
1940年 | 汪精衞成立南京國民政府 | 南京 |
1939年 | 重慶成為陪都 | 重慶 |
1937年 | 國民政府遷至重慶 | 重慶 |
1932年 | 國民政府遷都洛陽 | 洛陽 |
1931年 | 林森任國民政府主席 | 南京 |
1930年 | 南昌行營成為「第二首都」 | 南昌 |
1928年 | 二屆五中全會決定訓政時期,五院制 | 南京 |
1928年 | 全國統一,國民政府正式成為國際承認的中國政府 | 北京 |
1928年 | 蔣中正任國民政府主席兼陸海空軍總司令 | 南京 |
1928年 | 北伐成功,中國正式統一 | 北京 |
1927年 |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 南京 |
1927年 | 武漢國民政府合流南京國民政府 | 南京 |
1926年 | 國民革命軍攻克兩湖、贛、閩 | 武漢 |
1926年 | 舉行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發布時局宣言 | 廣州 |
1925年 | 孫中山逝世,成立國民政府 | 廣州 |
1924年 | 孫中山北上籌開國民會議 | 北京 |
1923年 | 驅逐陳炯明後,成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 | 廣州 |
1918年 | 廣州成立非常(時期)國會,成立廣州軍政府 | 廣州 |
南京中華民國滅亡
1949 年 4 月 23 日,解放軍渡過長江,國民政府被迫遷離南京,標誌著中華民國在大陸的滅亡。
背景
- 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之間的國共內戰爆發於 1946 年。
- 共產黨在毛澤東領導下,發起了人民解放軍。
- 國民黨軍隊在蔣介石領導下,展開了反攻。
失利原因
國民黨的失利原因包括:
原因 | 描述 |
---|---|
軍事上 | 解放軍人數眾多,作戰經驗豐富。 |
經濟上 | 國民政府財政困難,物資短缺。 |
政治上 | 國民黨內部腐敗,民心喪失。 |
南京的陷落
- 1949 年 4 月 20 日,解放軍開始圍攻南京。
- 國民黨軍隊抵抗四天,最終於 4 月 23 日凌晨投降。
- 解放軍進城後,宣佈南京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
後果
中華民國滅亡的後果包括:
- 中國大陸進入社會主義時代。
- 國民黨退守台灣,成立中華民國政府。
- 兩岸關係陷入緊張,長期處於分裂狀態。
意義
中華民國滅亡是一場重要的歷史事件,標誌著中國歷史的一個轉捩點。它:
- 結束了中國的軍閥時代。
- 建立了新中國。
- 對兩岸關係產生了深遠影響。
延伸閲讀…
台灣團結聯盟- #中華民國在1949年就已經滅亡了
2023.03.29【台灣向前行Part2】馬訪南京呼應北京昭告中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