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住宅大樓的樓層價差是購屋者關注的課題,本文透過分析實價登錄資料和理論模型,揭露不同樓層的價值差異,協助您做出符合自身需求的購屋決策。
大樓、華廈樓層價差


好時價以新北市的實價登錄資料進行分析,發現大樓、華廈的樓層價值呈階梯分佈。其中,1樓為最高,原因在於採光較佳、出入口便利。2樓以上,大樓的價值隨著樓層升高逐步攀升,頂樓較4樓提升約10%,顯示視野、隱私和空氣品質等因素對價格產生正向影響。華廈部分,樓層價值在2樓之後較為平緩,頂樓僅比4樓高出2%,説明頂樓優勢較不顯著。
公寓樓層價差
相較於大樓和華廈,公寓的樓層價值變化趨勢較為單一。除了1樓依舊最高之外,2樓開始遞減,至5樓達到最低點。此後,樓層價值略有回升,但仍低於1樓。這主要是因為公寓普遍樓層較低,高樓層的稀缺性較不突出,且低樓層相對於高樓層有爬樓較便捷、穿堂過户較低等優點。
4樓非最便宜樓層
傳統觀念認為4樓因與「死」諧音相關而不受歡迎,價格也相對較低。然而,實證分析顯示4樓並非最便宜的樓層。在公寓、大樓和華廈中,4樓的價格均介於其他樓層之間。
樓層效用比
文章中引入「樓層效用比」的概念,將同一棟大樓各樓層的單價比率化。此數值可作為衡量樓層價值的客觀依據。以4樓為基準,好時價分析發現新北市的大樓頂樓約比4樓高1成,華廈頂樓則僅比4樓高2%。
購屋參考依據
樓層效用比提供購屋者一個參考依據,幫助理解不同樓層的價格差異。但購屋時仍應考量自身需求、偏好和個案差異。建議透過實地看屋瞭解房屋實際情況,並諮詢專業仲介協助評估,以找到理想且符合預算的住宅。
樓層價差解析
樓層價差是指同一棟建築不同樓層的單位之間的價格差異。這項差異可能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包括景觀、採光、隱私、噪音和交通便利性等。
影響樓層價差的因素
1. 景觀:高樓層單位通常能享有更好的景觀,特別是當建築物位於高地或靠近水域時。景觀的優劣會直接影響單位的價值。
2. 採光:較高的樓層通常擁有較充足的自然採光,這會讓單位更明亮、寬敞。採光良好的單位備受買家青睞,因此價格往往較高。
3. 隱私:高樓層單位通常較不受周遭建築或道路的幹擾,提供了更好的隱私性。隱私考量對於注重居住品質的買家尤為重要。
4. 噪音:較高的樓層通常能降低來自街道或其他單位傳來的噪音。對於追求安靜生活的買家來説,低噪音的單位往往售價較高。
5. 交通便利性:靠近大眾運輸工具、商店或其他便利設施的樓層單位通常更受歡迎,因為它們提供了方便的交通和生活機能。
樓層價差的趨勢
一般來説,樓層價差會隨著樓層高度而遞增。以下是常見的樓層價差趨勢:
樓層 | 價差(%) |
---|---|
1-5 樓 | 較低 |
6-10 樓 | 遞增 |
11-15 樓 | 較高 |
16-20 樓 | 最佳 |
21 樓以上 | 遞減 |
然而,不同建築物或區域的價差趨勢可能有所不同。例如,位於高地或景觀優美的建築物,低樓層單位也可能擁有較高的價值。
樓層價差的計算
要計算樓層價差,可以將不同樓層的單位價格除以最低樓層的單位價格:
樓層價差(%) = (高樓層單位價格 / 低樓層單位價格) – 1
例如,如果一棟建築物的最低樓層單位價格為 100 萬元,10 樓單位的價格為 120 萬元,則樓層價差為:
樓層價差(%) = (120 萬元 / 100 萬元) - 1 = 20%
根據上述計算,10 樓單位的價格比最低樓層單位的價格高出 20%。
樓層價差的考量
在購買單位時,應仔細考量樓層價差。對於重視景觀、採光和隱私的買家來説,較高的樓層單位可能值得投資。然而,如果預算有限或不介意低樓層單位,則可以省下樓層價差的費用。
延伸閲讀…
不同樓層價差多少才合理?一張圖表秒懂 – 地產天下
買房常見最爛樓層2和4F價格一定低?專家曝6件事直接影響 …
總之,樓層價差是一個複雜且因建築物或區域而異的因素。在購買單位之前,應仔細評估不同樓層的優缺點,並考慮自己的需求和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