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一年中最冷的節氣
大寒,二十四節氣中的末尾,約在每年1月19至21日,是太陽位於黃經300°的時節。由於受西伯利亞寒流影響,大寒時東亞地區通常迎來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
大寒的氣候特徵


大寒,意指極度寒冷,此時氣温低、風勢強勁,地表積雪難融,呈現出一片冰天雪地的景象。古籍《呂氏春秋》記載:「大寒、大熱、大燥、大濕、大風、大霖、大霧,七者動精則生害矣。」可見大寒寒氣逼人,若不注意保暖,易致身體不適。
大寒的傳統習俗
大寒節氣,距離農曆新年已不遠,因此古代人常在此時置辦年貨、準備祭祀祖先的物品,祈求新春祥瑞。同時,大寒也被視為年底的標誌,諺語有云:「大寒天若雨,正二三月雨水多」,這意味著大寒期間的天氣,能預測來年雨水的豐沛程度。
大寒的養生之道
大寒時節,陰寒之氣甚重,中醫建議多食用熱湯,以温補身體。羊肉、豬大骨、烏骨雞等食材熬製的湯品,能補氣養血,增強體力,抵禦寒氣。另外,大寒適宜食用龍眼、黑芝麻、山藥、核桃等暖身食材,有助於預防寒氣入骨,引起痠痛。
大寒的健康注意事項
大寒氣温驟降,外出時應做好保暖措施。特別是年長者,心血管收縮易受影響,建議清晨出門時做好防寒保暖。此外,大寒應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以免導致手腳冰冷、頭痛氣血不順等問題。
大寒與諺語
關於大寒,民間流傳着許多諺語,如「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大寒見三白,農民衣食足」,「大寒無風伏乾旱」,「大寒白雪定豐年」等,這些諺語反映了大寒時節的天氣狀況和農事安排的重要意義。
表格:大寒節氣的飲食養生建議
食材 | 功效 |
---|---|
羊肉 | 補氣養血 |
豬大骨 | 補鈣強筋 |
烏骨雞 | 益氣補血 |
龍眼 | 温暖脾胃 |
黑芝麻 | 滋養頭髮 |
山藥 | 補脾益肺 |
核桃 | 補腎固腦 |
大寒:一年之中最冷的節氣
大寒,為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標誌著一年中最冷的時期即將到來。大寒時節,太陽位於黃經300°,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
大寒的氣候特徵
大寒時節,北半球各地氣温驟降,寒風呼嘯,地表常結冰凍土。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大寒時值隆冬,氣候異常寒冷,積雪深厚。
地區 | 平均氣温 (°C) | 極端最低氣温 (°C) |
---|---|---|
哈爾濱 | -16.8 | -38.1 |
北京 | -4.7 | -27.4 |
南京 | 3.9 | -12.9 |
上海 | 4.5 | -10.2 |
廣州 | 12.9 | -1.7 |
大寒的養生之道
大寒時節,人體陽氣最弱,需注意保暖養生。
- 保暖禦寒:適時增減衣物,避免受涼。戴好帽子、手套和圍巾,做好頭部、頸部和手腳的保暖。
- 適當進補:食用温補的食物,如羊肉、鹿茸、人參。但不可過量進補,以免上火。
- 加強運動:適當進行有氧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但避免在户外長時間劇烈運動,以免耗損陽氣。
- 養精蓄鋭: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
- 保持平和心態:大寒時節天氣寒冷,易引發情緒低落。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避免情緒波動過大。
大寒的農事活動
大寒時節,農事活動較少。
- 北方:土壤封凍,農作物進入休眠期。農民主要進行農具維修和牲畜管理。
- 南方:天氣寒冷,但部分耐寒作物仍可繼續生長,如油菜、麥子。農民主要進行施肥、灌溉等田間管理。
大寒的文化習俗
大寒是傳統節氣中的重要節日,有許多傳統習俗。
延伸閲讀…
大寒廿四節氣|即睇七大方法免寒氣入骨、認識大寒習俗與 …
大寒習俗、禁忌一次看:今年最後一個節氣?大掃除不講話龍 …
- 吃臘八粥:臘月初八是臘八節,人們會煮臘八粥,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 醃製臘味:大寒前後,氣温驟降,是醃製臘味的好時機。臘味既可長期保存,又可增添食慾。
- 祭祖祈福:大寒期間,人們會祭祀祖先,祈求保佑和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