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類聚》卷七引漢揚雄《蜀王本紀》:“天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獻山,秦王(秦惠王)獻美女與蜀王,蜀王遣五丁迎女。見一大虵入山穴中,五丁並引虵,山崩,秦五女皆上山,化為石。”一説“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負力。令五丁引之成道。”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沔水》。]]
五丁力士的 легенд


在連綿起伏的羣山中,流傳着一段關於五位強壯勇士的故事。相傳,蜀王受上天所賜,誕生了五位力大無窮的力士,被稱為五丁力士。
某日,秦惠王奉上絕色佳人,蜀王命五丁力士前往迎接。途中,力士們遭遇了一隻體型龐大的野豬闖入山洞,當即合力拉扯野豬,引得山地崩裂。秦國五位女子目睹此景,登上了山頂,化作了石像。
另一則傳説則稱,秦惠王意圖攻伐蜀國,卻苦於不知路徑。於是,他打造了五隻石牛,並在尾部置入手腳,假稱石牛能產出黃金。蜀王貪圖利慾,命五丁力士拉拽石牛開闢道路。
自古以來,五丁力士的強大勇猛廣為流傳。晉朝的葛洪曾記載:“賁、育五丁之勇,而鹹死者,人理之常。”明朝的劉基感嘆道:“五丁難挽逝川回,千古英雄,此恨都同。”近代的郭沫若則以詩句質疑五丁開山的真實性:“五丁開山事烏有,其説雖墨意可朱。”
然而,在宋朝文人王十朋的筆下,五丁力士化作了駕馭千船萬帆的勇士:“浪槳風帆,千艘萬艫。大武挽縴,五丁譟謼。” 五丁開山的故事,與其説是歷史事件,不如説是一則寄託了人們對強大力量的渴望和對英雄人物的敬仰的傳説。
五丁力士的相關記載
相傳,五丁原是凡間的五兄弟,早年得遇仙人點化,修道成仙,後被天帝封為掌管五行之神。他們法力高強,能呼風喚雨,驅雷役電,變化雲彩。
五丁之名的由來,有兩種説法:
- 五行之丁:「丁」在古代指「火」,五行相生,火生土,因此五位神眾被稱為「五丁」。
- 當值之丁:「丁」又通「亭」,指軍隊中的哨亭,五位神眾輪流當值守衞天庭,故稱「五丁」。
在民間傳説中,五丁經常顯靈助人,懲惡揚善,並受到民眾的廣泛供奉。各地都有許多以「五丁廟」、「五靈廟」等命名的廟宇,香火鼎盛。
五丁之職責
神將 | 職責 |
---|---|
東方青丁 | 司掌風 |
南方紅丁 | 司掌火 |
中央黃丁 | 司掌土 |
西方白丁 | 司掌金 |
北方黑丁 | 司掌水 |
與其他神明的關係
五丁與其他道教神明有密切的聯繫,主要有:
- 玉皇大帝:五丁為天帝部將,受其節制。
- 雷公電母:五丁掌管雷電,與雷公電母相輔相成。
- 玄武大帝:五丁統領玄武大帝麾下的五營神將。
- 真武大帝:真武大帝主宰北方,五丁中的北方黑丁為其部屬。
- 四海龍王:五丁掌管雲雨,與四海龍王共同調控天氣。
五丁信仰
五丁信仰在民間廣泛流傳,歷朝歷代都受到尊崇。人們崇拜五丁,主要祈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