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説中的二龍戲珠]
從喜慶吉祥的繪龍到娛樂舞龍,再從祭祀敬龍演化而來,二龍戲珠的起源可追溯至一個動人的民間傳説。


傳説中,仙女們在天池嬉戲沐浴時,遭遇到兇猛的熊妖襲擊。危機時刻,兩條在天池修煉的青龍挺身而出,解救了仙女們。仙女們將青龍們的義舉稟告王母娘娘,王母娘娘便賜予青龍一顆金珠,助其早日得道成仙。
然而,金珠只有一顆,青龍們誰也不願獨自享用。他們互相謙讓,任憑金珠在兩龍之間金光閃耀。這番景況驚動了玉皇大帝,他派遣太白金星下凡查看。太白金星回報,兩條青龍潛心修煉,心地善良,於是玉皇大帝又賜予青龍一顆金珠。
兩條青龍吞下金珠,得道成仙,化身為仙龍。他們不忘百姓,時常行風播雨,庇佑百姓安居樂業。民間百姓感念青龍的恩澤,敬建廟宇,供奉祭拜。
時光流轉,從祭祀敬龍到娛樂舞龍,再到喜慶吉祥的繪龍,二龍戲珠的傳説在民間流傳不衰,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民間傳説 | 傳説內容 |
---|---|
仙女遇險 | 仙女在天池沐浴時遭熊妖襲擊 |
青龍相救 | 兩條青龍挺身而出,解救仙女 |
王母賜珠 | 王母娘娘賜予青龍一顆金珠 |
青龍謙讓 | 青龍互相謙讓,不願獨自享用金珠 |
玉帝贈珠 | 太白金星回報,玉皇大帝又賜予青龍一顆金珠 |
青龍得道 | 青龍吞下金珠,得道成仙,化身為仙龍 |
庇佑百姓 | 仙龍不忘百姓,時常行風播雨,庇佑百姓安居樂業 |
民間供奉 | 百姓敬建廟宇,供奉祭拜青龍 |
舞龍繪龍 | 從祭祀敬龍到娛樂舞龍,再到喜慶吉祥的繪龍,二龍戲珠的傳説在民間流傳不衰 |
龍戲珠:中國神話與藝術中的祥瑞象徵
龍戲珠,在中國的神話和藝術中有著悠久的歷史,象徵著權力和吉祥。龍戲珠的典故源自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龍,傳説牠們擁有呼風喚雨的神力,常在水中嬉戲,口中含著一顆寶珠。
龍戲珠的來源與演變
朝代 | 龍戲珠的發展 |
---|---|
商朝 | 龍身上開始出現類似寶珠的裝飾。 |
周朝 | 龍口中含珠的形象開始明確。 |
漢朝 | 龍戲珠作為吉祥紋飾廣泛應用,代表了皇權和富貴。 |
唐朝 | 龍戲珠的藝術造型達到頂峯,表現手法更加細膩生動。 |
宋朝 | 龍戲珠的紋飾風格逐漸精緻華麗,成為瓷器、刺繡等裝飾工藝的主題。 |
元朝 | 龍戲珠的圖案簡化,呈現出簡潔有力的特點。 |
明朝 | 龍戲珠的形象再次豐滿,表現出龍威嚴強勢的氣質。 |
清朝 | 龍戲珠的紋飾更趨於規範,成為清宮裝飾中重要的元素。 |
龍戲珠的象徵意義
龍戲珠的象徵意義豐富而美好,包括:
- 權力與尊貴:龍自古以來代表皇權,龍戲珠更是象徵皇權的至高無上。
- 吉祥與富裕:寶珠寓意著財富與吉祥,龍戲珠寄託了人們對財運亨通的美好祝願。
- 化煞辟邪:龍具有強大的靈力,龍戲珠可驅逐邪祟,鎮守宅院。
- 祈福迎瑞:龍戲珠的形象常出現在廟宇建築中,寓意祈福納吉,迎來福運。
- 傳子接代:龍戲珠中包含了「龍」和「珠」兩個元素,象徵著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龍戲珠在藝術中的應用
龍戲珠的形象廣泛應用於各種藝術領域,包括:
- 建築:龍戲珠在寺廟、宮殿和園林中的裝飾上佔據重要地位,寓意祈福納瑞,鎮守宅院。
- 雕塑:龍戲珠的雕塑作品多為青銅或玉雕,體現了精湛的工藝。
- 繪畫:龍戲珠的形象在國畫中屢見不鮮,表現出中國畫的飄逸靈動。
- 刺繡:龍戲珠的紋樣常被用於刺繡,展現了中國刺繡的精緻細膩。
- 陶瓷:龍戲珠的圖案在陶瓷器上 широко應用,寓意吉祥富貴。
龍戲珠的傳説與軼事
關於龍戲珠有很多傳説和軼事,例如:
- 相傳漢武帝得道昇天時,曾化身為龍,口中含著一顆夜明珠。
- 唐朝高僧玄奘曾記載,他在西行途中,曾見過龍口中含著寶珠,飛升空中。
- 明朝萬曆皇帝御用龍袍上繡有龍戲珠的紋樣,代表著皇權至上。
龍戲珠,作為中國文化中重要的瑞獸和吉祥象徵,在藝術和傳説中代代相傳,寄託了人們對於權力、吉祥和富裕的美好嚮往。
延伸閲讀…
二龍戲珠(民俗)
龍戲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