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新娘出門習俗
中式婚禮中,新娘出門前須完成一系列繁複的儀式,象徵著新娘告別孃家,邁入新的家庭。
迴避姑嫂
新娘出門時,姑嫂不可送行,以避免「孤」、「掃」的晦氣。
避邪與腳不沾地
新娘會被傘或簸箕遮蓋以避邪,且不能讓腳沾到地面,意為防止新娘將孃家的財運帶走。因此,新娘常由喜娘抱或揹上轎。
出傘與迎靈
新娘出閨房前有「出傘」習俗,由親人唸著吉祥話為新娘撐開紅傘,祈求其平安嫁娶。男方家也點亮燈燭,迎接新娘的靈魂進入。


遮蓋與驅邪
新娘上轎時會用紅傘或簸箕遮蓋,源於民間傳説中的霹靂煞,後演變為喜娘撐傘直至新娘上轎。若新娘懷孕,則由福分高的人持黑傘保護。
撒米祝福
送親隊伍邊走邊向上空、傘頂、花轎撒米,祈求仙女守護,並吟唱吉祥話,祝賀新娘婚姻幸福。
換鞋與一紅鞋
部分地區有換鞋習俗,確保新娘不帶走孃家土。新娘坐轎時穿的新鞋稱為「踏轎鞋」,在婚後特定場合才可穿。
灶神與謝恩
新娘上轎前先到廚房拜謝灶神,祈求灶神保佑。西北地區有甩白饃、銅錢的習俗,象徵離開孃家後不再吃孃家飯。
抱雞與長命雞
新娘孃家會選一男孩抱母雞隨行,象徵吉利,這隻母雞也被用於行長命雞之禮。
三催三請
部分地區有「三催三請」的習俗,新娘裝作不願出嫁,以示對父母的不捨。
抱瓶與獻寶
有些地區有「抱瓶」習俗,新娘抱著裝有五穀和戒指的瓷瓶上轎,或是由男方獻寶瓶。
扔筷子
新娘上轎後撒一把紅筷子,寓意生子,並拋棄孃家,一心過好婆家生活。
避邪鏡
新娘隨身攜帶「避邪鏡」,防止邪煞,出閣時不能回頭,否則預示婚姻不美滿。
轉鏡與安穩
花轎出孃家門時鏡面朝內,到半路轉向朝外,祈求雙方家庭都好。新娘進轎後臀部不可隨意移動,寓意婚姻安穩。
啟轎與護轎
花轎出發前有「啟轎歌」,祈求吉利。女方須放炮仗,部分地區有「護轎」習俗,由新娘親屬護送花轎至新郎家。
撒米習俗:北歐原住民的獨特文化
引言
撒米習俗,又稱拉普蘭文化,是北歐撒米原住民世代相傳的獨特文化。從斯堪地納維亞半島的北部延伸到俄羅斯西部的科拉半島,撒米人自古以來生活於此,擁有自己的語言、傳統和習俗。
歷史與起源
撒米人是歐洲最古老的原住民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 1 萬年前末次冰河時期。他們最初是一個遊牧民族,主要從事馴養馴鹿、捕魚和狩獵。到了中世紀,隨著農業和貿易的發展,撒米人的生活方式逐漸發生變化。
傳統與生活方式
1. 馴鹿放養
馴鹿放養是撒米習俗的基石。馴鹿對撒米人的生活至關重要,它們提供食物、皮革和交通工具。撒米人使用獨特的套索技術捕捉和馴化馴鹿,並通過世代相傳的方式管理馴鹿羣。
特色 | 描述 |
---|---|
套索技術 | 撒米人使用一種特製的套索 (lasso) 來捕獲馴鹿,展現他們高超的馬術和馴鹿知識。 |
羣體管理 | 撒米人擁有複雜的羣體管理系統,使用稱為 “siida” 的家族單位共同放養馴鹿。 |
季節性遷徙 | 為了尋找合適的放牧地,撒米人會隨著季節變化而遷徙他們的馴鹿羣。 |
2. 手工藝品
撒米人擅長手工藝,包括製作服飾、珠寶和皮革製品。他們的服飾以其鮮豔的顏色和複雜的刺繡而聞名,反映了他們的文化身份和地區特色。
工藝 | 描述 |
---|---|
刺繡 | 撒米人以其精緻的刺繡而聞名,使用天然材料如鹿皮和羊毛,並創造出具有象徵意義的圖案。 |
珠寶 | 撒米珠寶通常由銀或皮革製成,並配有傳統的符號和裝飾。 |
皮革製品 | 撒米人使用馴鹿皮製作各種物品,包括鞋子、手套和帳篷。 |
3. 薩滿教信仰
薩滿教是撒米習俗中的一個重要精神信仰。薩滿被認為是中介人,能夠與精神世界溝通。他們會舉行儀式來治療疾病、預言未來並與祖先取得聯繫。
特色 | 描述 |
---|---|
精神世界 | 撒米人相信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是相互聯繫的,並由各種神靈和祖先守護。 |
薩滿 | 薩滿通過鼓聲和咒語等儀式進入恍惚狀態,與精神世界交流。 |
治療和預言 | 薩滿可以通過儀式治療疾病和預測未來,在撒米社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語言與文化
特色 | 描述 |
---|---|
語言 | 撒米語是撒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豐富的方言和語法結構。 |
神話與傳説 | 撒米神話和傳説包含了創造、英雄和精神世界的起源等故事。 |
民間故事 | 撒米民間故事傳達了道德教訓、文化價值觀和對自然的尊重。 |
挑戰與未來
現代化和全球化對撒米習俗帶來了挑戰。氣候變遷、土地使用權的爭議和文化同化都是影響撒米傳統和生活方式的因素。儘管面臨這些挑戰,撒米人仍然堅持並保護他們的文化遺產。他們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和合作,以促進撒米權利和保護他們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