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遊戲】飢餓遊戲:驚心動魄的生死競賽

【飢餓遊戲】飢餓遊戲:驚心動魄的生死競賽

在施惠國的廢墟之上,12 個行政區被迫獻上貢品,於《飢餓遊戲》中競爭。

作為懲罰叛亂的扭曲策略,遊戲透過電視廣播,讓貢品們在競技場內戰鬥至僅存一人。16 歲的凱妮絲自願取代妹妹參賽。

飢餓遊戲 Play

面對特訓的貢品,凱妮絲憑藉敏鋭的直覺和導師黑密契的指導,必須在競技場上做出艱難的抉擇。她必須平衡生存和人性的界限,以及生命與愛情的抉擇。

前傳電影於 2023 年上映,揭示了飢餓遊戲的起源。而結論電影於 2015 年上映,終結了凱妮絲的旅程。

飢餓遊戲

製作團隊包括妮娜·雅各布森和喬恩·基裏克,他們製作了整個系列的電影。蘇珊·柯林斯參與了前兩部的執行製作,而法蘭西斯·羅倫斯執導了最後三部電影。

蓋瑞·羅斯執導了第一部電影,但後續由羅倫斯接手執導。獅門娛樂與 Color Force 共同製作了所有電影。

凱妮絲由珍妮佛·勞倫斯飾演,比德由喬許·哈契遜飾演,蓋爾由連恩·漢斯沃飾演。

凱妮絲為了養家而狩獵,練就了靈敏的身手。她成為「燃燒的女孩」,感染了人民的心,迫使凱匹特改變遊戲規則。

比德來自富裕家庭,曾幫助凱妮絲,暗戀着她,並在比賽中表白,改變了賽局。

蓋爾是凱妮絲的好友,照顧她的家人,是區內女生的仰慕對象,最終走上反抗之路。

卡圖來自最強的第二區,殘忍而強大,與凱託組隊,殺死許多貢品。

克羅芙來自第二區,使用飛刀,威脅凱妮絲,最後被薩裏仕殺死。

露露是參賽中最小年齡的選手,擅長爬樹,幫助凱妮絲,最後被殺害。

首部電影於 2011 年開拍,於 2012 年上映,並打破了開畫票房紀錄。第二部電影於 2013 年上映,並創下 11 月份開畫票房的最高紀錄。

最後一本小説《自由幻夢》被分為兩部分改編,於 2014 年和 2015 年上映。

《飢餓遊戲》:反烏託邦小説的傑作

《飢餓遊戲》是一系列反烏託邦小説,由 Suzanne Collins 創作。小説於 2008 年至 2010 年間出版,由 Scholastic 出版。《飢餓遊戲》迅速成為全球現象,書籍銷量超過 1 億冊,並改編為四部備受讚譽的電影。

故事背景

《飢餓遊戲》的故事設定在一個反烏託邦的未來,稱為施惠國。施惠國由 12 個地區組成,這些地區由一個殘暴的首都統治。首都統治施惠國的鐵腕讓地區們怨聲載道,但首都為了展示其對地區的絕對掌控,每年都會舉行一場名為「飢餓遊戲」的真人秀遊戲。

飢餓遊戲

飢餓遊戲是一場生死存亡的遊戲,每年從每個地區抽選一名 12 至 18 歲的男孩和女孩參與。這 24 名「貢品」被送往一個封閉的競技場,他們必須戰鬥到剩下最後一人。遊戲過程由首都的觀察者監控,並在電視上向施惠國的所有地區現場直播。

主要角色

  • 凱妮絲·艾佛丁:來自 12 區的 16 歲女孩,自願參加飢餓遊戲以代替她的妹妹。
  • 皮塔·麥拉:來自 12 區的 16 歲男孩,與凱妮絲共同參加飢餓遊戲。
  • 蓋爾·霍桑:凱妮絲的兒時玩伴和狩獵夥伴。
  • 總統斯諾:施惠國的殘暴總統。
  • 艾菲·卓克:負責監督 12 區貢品的首都官員。

主題

《飢餓遊戲》探討了許多重要的主題,包括:

  • 貧窮與不平等:地區的居民生活在赤貧中,而首都則享有奢華的生活。飢餓遊戲突顯了這種不平等,並迫使觀眾思考社會正義問題。
  • 政府壓迫:首都對地區的壓迫是小説中的一個主要主題。飢餓遊戲是首都控制和恐嚇地區的工具。
  • 叛亂與希望:儘管處於壓迫之下,地區的人民仍然抱有希望。凱妮絲和她的盟友在飢餓遊戲中的勝利激勵了地區人民反抗首都。
  • 戰爭與暴力:飢餓遊戲是一個由暴力和死亡驅動的遊戲。小説對戰爭和暴力後果的刻畫發人深省。

獎項和榮譽

《飢餓遊戲》系列獲得了無數獎項和榮譽,其中包括:

獎項 頒發年份
國家圖書獎 2008
英國書獎 2009
青少年選擇獎 2011

影響

《飢餓遊戲》系列對流行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小説激發了其他反烏託邦小説和電影,並引起了人們對社會不公和政府壓迫的討論。該系列也帶來了大量的商品,包括服裝、書籍和遊戲。

延伸閲讀…

飢餓遊戲(電影系列)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飢餓遊戲Hunger Games

儘管《飢餓遊戲》系列已經完結多年,但它仍然是一個強有力的反烏託邦故事,激勵著讀者思考社會正義和政府權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