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學習的趣味與誤解
在探索外語的過程中,一位精通該語言的引路人固然重要,然而,如果這位引路者不按常理出牌,跑偏也是遲早的事。
例如,國際巨星巨石強森在中國宣傳電影時,被吳京一字一句地教導了「魅力」的真諦。強森恐怕做夢也沒想到,自己這個身強力壯的漢子,會被別人稱為「魅力十足」。


同樣的,死侍瑞安·雷諾茲也沒想到,粉絲們教會他的中文外號竟是「那啥」。
上述兩位雖然「魅力」與「那啥」,但在姜文面前,恐怕都要後輩禮讓了。2017年,《毒液》反派扮演者裏茲·阿邁德在接受中國記者專訪時,脱口而出了一句「姜文教他説的」中文。這讓主持人一頭霧水,姜大爺的不正經中文教學,至此徹底「實錘」了!
不知道裏茲在領悟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後,是否也會像昆汀·塔倫蒂諾一樣,開始懷疑人生。
姜文的不正經中文教學
姜文在文化輸出的道路上,從不走尋常路。他教外國友人學習中文,一本正經的粗口也是不在話下。
昆汀·塔倫蒂諾在拍《殺死比爾》時,從中國工作人員那裡學會了「牛逼」這個詞。起初,他興致勃勃地使用著,但當他瞭解到其真實含義後,頓時不知道如何自處。
姜文的不正經中文教學,實力「禍害」外國友人,教他們一本正經地説粗口。不過,反觀這些外國友人學習中文的趣事,粗口或許真的是接觸新語言的有力途徑。
外國朋友的中文誤解
外國朋友對中文的誤解,從來沒有停止過。美國《時代週刊》曾言:「想領先他人,就學漢語!」然而,對於母語是拉丁語系的西方人而言,學習英語可能僅隔一層薄紗,而學習漢語,則宛若隔著珠穆朗瑪峯。
一個日本小哥就真實地展示了錯誤使用中文的後果:「無奈本人沒文化,一句wc行天下。」
由此可見,外國友人學習中文的過程,往往伴隨著無數的趣味與誤解,這些經歷也為我們提供了一面鏡子,讓我們得以窺見漢語的博大精深與文化底藴。
表:外國友人學習中文的趣事
外國友人 | 事件 |
---|---|
巨石強森 | 被吳京教會「性感」 |
死侍 | 被粉絲們取了「那啥」的外號 |
裏茲·阿邁德 | 學習了姜文教的「粗口」 |
昆汀·塔倫蒂諾 | 誤解了「牛逼」的含義 |
日本小哥 | 錯誤使用「wc」 |
外國人牛逼!來自世界各地的卓越人才
外國人牛逼!這個説法近年來在台灣社會中越來越常見,原因在於外國人在各個領域的傑出表現,令人刮目相看。從科技、商業到藝術,外國人正以其獨特的觀點和豐富的經驗,為台灣帶來新的契機。
外國人貢獻台灣的各個領域
領域 | 外國人貢獻 | 例子 |
---|---|---|
科技 | 創新科技研發 | 宏達電創辦人王雪紅 |
商業 | 引進國際資本與人才 | 亞馬遜台灣總經理 Matthew Gore |
藝術 | 豐富文化內涵 | 紐約畫廊經理人 Julie Taymor |
教育 | 提升教學品質 | 台灣大學外籍教授 Stephen Campbell |
醫療 | 引進先進技術 | 台北榮總心臟外科主任 Thorsten Kroeger |
外國人帶來的新觀點和多元文化
外國人不僅在專業領域上有傑出表現,他們也為台灣社會帶來新的觀點和多元文化。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和文化背景,擁有不同的思考模式和價值觀念。這種多元性促使台灣社會更加開放和包容,也為台灣注入新的活力。
外國人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
外國人在台灣工作和生活,自然而然地促進了台灣與其他國家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他們擔任橋樑的角色,協助台灣企業與外國市場接軌,也讓台灣在國際舞台上更加活躍。